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
2 # 了無痕146698722
龍生九子中的九子基本多用在了古代有規格的建築上了!
至於為什麼會用這些神獸作為建築區分規格,個人認為主要是兩個寓意。
1、原本賦予神獸的就是一種人們的美好願望、嚮往的能力,但是由於現實又無法做到,就在建築上運用,作為一種祈福或者說期待一種神的庇佑。
2、因為人們所賦予神獸的特殊能力,也體現了神獸的特殊地位及寓意,所以用在建築上同樣代表了建築的特定等級,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制度下,是特莊嚴神聖又有美好寓意的事。
古建築掃盲:什麼叫“螭首”?
螭首,又叫螭頭,是古代的一種石構件名稱,廣泛用在駝碑獸、流水、臺基等地,而螭則是傳說中的一種蛟龍,傳說是沒有角的龍。
我們經常看到有不少石碑頭頂都刻著蛟龍,這叫“螭首碑”,處在南北朝時期,距今天約有1500年曆史,唐代的螭首碑不計其數,我就曾親自拍過許多,而南朝劉宋時期(公元485年)的《爨(cuàn)龍顏碑》應該是早期螭首碑的代表作。
作為一種龍形的獸頭,螭首也會安置在大殿臺基下的四角,長約七尺,北宋《營造法式》說它是“長以十分為率,頭長四分,身長六分”。山西晉祠聖母殿發現的“螭首”,與宋《營造法式》記載的“螭首”大體相似。
一般來說,螭首是年代越早則越短,唐代螭首最重要是頭頂有三鬃捲髮,五代到宋代開始,螭首的吻部就逐漸朝上翹起,到明清,嘴巴越來越長,裝飾和排水,是“螭首”的二個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