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少耽紅顏

    一次班級舉行讀書彙報會,提前到校的我把多媒體開啟,等待學生進教室。百無聊賴之中我順手搜了一段《岳飛傳》聽起來。

    學生進來了,我趕緊試圖閉掉音訊播放器,可不知怎麼竟然閉不了,我手腳無措地更加忙亂起來……最後,在各種辦法都無效的前提下,我只好把電腦進行了靜音處理。

    我回過頭來,看到學生們都筆直地坐在座位上回味著剛才的“評書”, 教室裡靜極了。幾秒鐘之後,他們突然意識到“評書”被老師關閉了,馬上大喊起來:“不要停!老師,不要停……”。於是,“讀書彙報會”延期舉行,學生聽了一節課《岳飛傳》……

    看到同學們對“評書”的熱情,我受到了鼓舞,開始在網路上物色優秀的“有聲讀物”。我選擇的“有聲讀物”,必須是用標準普通話播講的、音質優良的、詞彙豐富的音訊資料。像二年級時聽的《安徒生童話》;三年級時的《吹牛大王歷險記》;四年級時開始聽的長篇作品《水滸傳》等都符合這個標準。

    我堅持把“聽”書當作一項長久的語文課程加以開發,最佳化組合各種資源,改進措施,並把“聽”書作為一個輻射點,力爭把“聽”書的效果擴大化、實用化。

    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增強,“聽”書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我停下來解釋的次數越來越少。我還嘗試把各種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有聲圖書”推薦給學生,增加了學生的感悟、理解能力。

    高年級是學生“聽”書的收穫期,許多學生把“聽”書和“看”書、“論”書,甚至“演”書、“寫”書結合起來。有很多學生在對照文字材料認真“聽”的過程中有了新的發現;還有的同學“聽”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甚至有同學受到連載“有聲圖書”的啟發,寫出了“系列小說”,我把它們按系列裝訂成冊,如:“觀察生活”系列、“假期生活”系列、“我的理想”系列、“班級英雄譜”系列等等。

    我班學生王申(化名)原來上課不注意聽講,但經過一學期的“聽”書過程,注意力集中多了,回答問題也能抓住要點了;一些同學還組織了表演社團,把播音員繪聲繪色的講述變成了能看見的舞臺劇,今年我班“六·一”文藝匯演的情景劇《森林之王》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長久以來“聽”書的薰陶功不可沒。

    事實證明:在“聽”書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傾聽能力、理解感悟能力、複述能力,甚至朗讀能力、精神風貌等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我在給英語考試監考的時候,很讚歎英語特設“聽力”一項,它可以準確地考察學生對英語發音的辨別能力;因為我是教語文的,監考語文的時候,我就很遺憾沒有語文“聽力”考試。其實“聽”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能力,當然,漢語的“聽”不能只狹隘到語音的範疇,它還包括諸如接受資訊、分析資訊、整合資訊等方面的能力。

    所以,“語文主題學習”倡導的讀書和我班實行的“聽”書之間並不矛盾,只是感受方式的不同——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親近書籍,都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產生正面影響,“聽書”是語文閱讀的一道“別樣”風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一個人足夠尊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