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規劃靳小強
-
2 # 高考志願梁老師
所謂線差,即考生成績(或高校錄取線)與所在批次分數線的差值。如今年某省理科一本線為520分,考生甲成績為560分,其超過了一本線40分,這個40分就是線差;而去年該省一本線為500分,A高校去年在該省理工類投檔線為535分,超出一本線35分,即A校的錄取線差是35分。考生甲超一本線40分,而A高校往年錄取線差是35分,那麼A校可為作為考生甲的考慮範圍。
但是使用線差填報志願的侷限性很大、準確度不高,原因是作為參照物的分數線逐年變化的幅度過大。
以一本線為例,很多省份為提高一本率,每年不斷將二本院校、專業擴充到一本招生。從上線人數的角度來說,分數線是越來越低的。如河南省理科一本線,2017年上線人數僅為8.5萬人,但2018年一本上線達到了10萬人,增幅非常大。2017年依據8.5萬人劃定的一本線、與2018年依據10萬人劃定的一本線,兩條線相差甚遠,建立在分數線基礎之上的線差法的可靠性也必然大大降低。
線差法的適用範圍在哪些地方呢?個人認為離分數線越近,使用線差法的參考價值越高。如各省無論一、二本線如何變化,壓分數線、或略超一本線投檔的那些高校,很多都是不變的。但對於高分考生而言,線差法並不適用,當線差值越高時誤差可能越大。
線差法操作極其簡單,但侷限性很大。對於考生、家長而言,在高考前利用模擬考試成績(一般不分佈排名),參照當地分佈的模擬分數線(參考上一年度的錄取率劃定),使用線差值預估自己能上的院校範圍,是很簡單、可行的做法。但高考後填報志願時,還是建議優先使用位次法。
這些年,隨著科學報志願的普及,很多人是用排名法(或者叫位次法)報志願,更加科學(具體詳細說明和比較,可以去看趙京、晨霧,兩位老師的新浪部落格上的相關文章)。
但是,對於很多家長和學生而言,線差法更加容易操作。
回到題目:怎麼利用線差預估各個院校當年的錄取分數線。
1、假設某大學去年錄取分數510分,去年批次線500分,也就是這個學校線差是10分。
2、儘量看看它近三年的資料,找到趨勢(是相對穩定、還是逐漸降低,還是越來越高),假設近三年線差分別是8、10、9分,那麼家長和學生就按照這個線差去考慮自己進學校的把握就行。
這不是最科學的,但是是相對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