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76629402401

    1980年,尚在香港教會的瑪利諾修院學校讀書的鐘曉陽,趁暑假陪母親回瀋陽,“探親兼蒐集寫作材料”。去的時候是夏天,“乾旱流火月。天無雲,地無雨,滾滾塵國皆靜寂,極目是灰背灰腹水泥住宅水泥牆。”但畢竟,“海市蜃樓終於有個實體讓我逐物相認”。 那之前,她已經開始寫作。從瀋陽回來不久,她開始寫《妾住長城外》(“趙寧靜的傳奇”第一部)。1981年,《妾住長城外》在報刊連載的同時,她寫完“趙寧靜的傳奇”第二部《停車暫借問》,同年秋天開始連載。隨即去美國讀書並寫完這個系列的第三部《卻遺枕函淚》。1982年,三部小說合在一起,以《停車暫借問》為名,由臺灣三三書坊出版。

    十九歲,她和她的偶像張愛玲一樣,趁早成了名。

    另一個叫張艾嘉的女人,也早早成了名。她比鍾曉陽大九歲,十六歲就進入電視圈,後來演電影,二十歲就立志當導演。1985年,她應嘉禾公司的要求,開始籌劃一部喜劇,由張艾嘉和葉德嫻來演,半中間林子祥主動請求加入,張艾嘉想起了在她頭腦中盤旋了很久的一個故事,“就講兩個好朋友。到底女人跟女人之間,朋友之間的感情會因為男人而改變嗎?”嘉禾通過了她寫的故事大綱後,電影《最愛》啟動。

    在這當口,張艾嘉看到鍾曉陽的一首詩,“心動得不得了”,這首詩叫《紅顏》:“紅顏可以是一襲衣嗎/斷髮為線/……紅顏若只為了一段情呢/那麼就讓一生是一段情吧/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纖纖素手你牢牢握著/把它握成你的袖/那感動是你的亦是我的”,她要鍾曉陽把這詩修改成歌詞,隨後給了李宗盛。所以,在這首歌的詞作者署名上,有時還會出現張艾嘉和李宗盛。

    此後近三十年,鍾曉陽作詞的《最愛》出現了許多版本。1986年,滾石唱片的兩張專輯中,都出現了《最愛》:一張是9月發行的潘越雲專輯《舊愛新歡》(臺灣百佳唱片第31位),另一張是11月發行的張艾嘉專輯裡,也有這首歌。潘越雲版本綿厚而淒涼,張艾嘉版本清淡而惆悵,像黑白照片上幽幽的面孔。

    然後是張國榮版本,1988年的《VirginSnow》專輯最後一首歌,是由鄭國江填詞的粵語版《最愛》。還有殷正洋、許景淳、齊豫,然後是2013年,楊宗緯。

    歌是有體溫的,但這體溫是所有演唱者和聽歌的人一起賦予的。在人心的流轉中,一首歌漸漸變得溫熱,有餘味。

    甚至歌本身也不是這種體溫的起點,歌背後的人生才是。站在瀋陽老宅門前的鐘曉陽,問母親,門是那個門嗎,是那個門,槐樹還是那棵槐樹麼,還是,但“曾經時代的風將這一家的種子向南吹,向南吹,吹到好遠好遠的南方小島。曾經有個滿漢混血女子從這門裡走出去,走上一生的夢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男人成為爸爸後的幾種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