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1631314652

    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忠臣,忠臣在面對昏庸的君主是都是怎麼做的。《戰國策》中樂毅有言:“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這講了好的一面。當忠臣收到迫害被迫離開國家,不會刻意向外人宣揚自己高潔的品德。因為這樣會從側面敗壞君主的名聲。《晏子春秋》中,齊王問晏嬰什麼是忠臣,晏嬰回答說:“有難不死,出亡不送。”晏子的話就更刻薄一些了,國家有難,忠臣不會為國捐軀,君主流亡,忠臣也不會去迎送。因為國家有難,肯定是君主決策失當未能聽取忠臣建議,也就不值得白白送死了。《三國演義》中的魏延, 作為長沙太守韓玄的下屬,不僅對主公的名聲毫不愛惜,甚至直接弒主。長沙有難的情況下,不說捐軀赴死了,竟然倒戈叛變,獻城投降。他所作所為的一切,肯定不是為長沙和韓玄考慮。否則他也不會直接殺掉韓玄,也不會在襄陽城頭不與旁人做商議,突然就大開城門。也不是因為所謂的劉備賢明,否則他早就有一萬個機會去投靠劉備了,何必一直屈居於長沙。他兩次向劉備軍示好,都是選擇在兩軍對壘,兵臨城下之際突然倒戈。其心所想,昭然若揭了。最可笑的時,他在長沙倒戈喊的理由是,韓玄要殺保衛長沙的大將黃忠。然而殺了韓玄之後,他也並沒有保衛長沙,而是立即就向關羽獻城了。這樣的將領在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手下,用著確實很難放心。何況長沙初降,為了穩定人心,對於這位剛剛殺害長沙太守的兇手不得不有所打壓,來換取長沙官民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湯可以和土豆一起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