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堅哥搞野vlog

    昨天剛好看了一條有關印度種族之間鬧矛盾的新聞。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對高種族姓的新貴辦宴席,有個低種族姓的直接混進高種族姓中與那對新貴對坐,最後那個低種族姓的被活活打死。在我們眼裡貌似一個都不算事的事情,在印度為什麼會鬧成這樣,那我們就要深入瞭解瞭解印度的種族制度了。

    下面是種姓制度由來的劃分。

    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即僧侶階層,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剎帝利即武士階層,為第二種姓,僅次於婆羅門,負責行政管理和作戰。

    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

    首陀羅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

    那麼怎麼區分印度人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呢?

    簡單的就是透過和他們交流,看他們是否是以英語來作為日常交流語的,因為在印度,英語可以說只有那些高等種姓的人才能使用的,而那些低等種姓連基本的溫飽問題才勉強解決,根本就沒有能力與機會去學習英語。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膚色,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種姓,而那些棕色面板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種姓。不過這也不能完全確定,因為畢竟是幾千年下來了,無論是氣候還是生活,都使得他們的面板在接近,所以僅僅是看面板已經是會有很大的誤差的。

    此外,還可以看一些人的裝扮,比如說高等種姓就會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在手脖上戴一個手環一樣的線,雖然每個種姓都會戴,但各自的材質是不一樣的,可以由此區分。

  • 2 # 銳桃bot

    首先,印度的種姓制度非常古老而複雜,它最先源自於外來入侵者征服印度土地後為了有效統治而設立的制度,如圖所示就是簡單的把人等級制,讓不同階層的人互相隔離竟而達到有利於統治的目的。種姓制度在1947年印度獨立時就被法律所廢除,但是因為宗教和文化原因,印度85%人口信仰印度教,而種姓制度恰好就是印度教信仰的基石,種姓制度可以說潛移默化的刻畫在印度人骨子裡。尤其是保守鄉村地區,任然保持著這種古老而殘忍的制度。賤民或者叫首陀羅有種種限制,不能和高種姓人住一起、結婚、吃飯甚至不可接觸,一旦觸犯種姓條例就會被辱罵、毆打甚至處死。印度的種姓制度極其複雜,低種姓名字有幾十萬上百萬種,看名字是區別高低種姓最直接的辦法。其次由於宗教和歷史原因,印度歷史上的“征服者”基本都來自於西亞,由於這些外族人面板較白在梵語中就稱呼他們為“雅利安人”意思就是面板白皙的人,他們在印度都具有統治地位,所以婆羅門“印度教僧侶”擁有最好種姓,剎帝利是各地包括土邦王國的統治者等官僚,吠舍就是平民(也屬於被統治者),首陀羅就是賤民他們大多是外族入侵印度時征服他國的子民或者奴隸。印度本土原住民膚色較黑(題外話,印度本土電影都是膚白貌美、俊俏的演員出演,但是印度70%以上人口膚色屬於棕色和黑色人種),所以看膚色也能大概知道印度人所屬的種姓高低,印度國父甘地、首任總理尼赫魯、現任總理莫迪都屬於最高種姓“婆羅門”。最後高種姓人口因為佔據了印度社會優勢資源,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穿著比較體面,語言用詞也能提現一個人的種姓高低。

    印度的種姓總的來說就是三個方面來分辨“言行舉止、衣裝外貌膚色、姓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缸換水要不要關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