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44413324239

    自主創業:堅持是最重要的,創新是其次的,如何控制成本並且從小的夾縫中生存也很重要。我身邊基本都是跟我一樣,畢業了就去老老實實找工作,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相當於技工,靠技術吃飯的。一些比較文科的電子商務之類的,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大學的,不是讀研就是出國,有幾個人就自主創業,現在開了半年回本,一個月淨賺16000左右。

  • 2 # 李清華andy

    作為不太成功的前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拋磚引玉吧。自從2016年商事制度改革,李克強總理提出雙創(福斯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以後,創業熱潮席捲神州大地,像極了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裡描繪的景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2018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說,提供了一些資料,他說,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生有死,特別是去產能、“殭屍企業”,去年全國退出的企業一共是138萬戶,每天有1.5萬家企業誕生,有3700家退出,“我認為這是一個市場經濟發展中正常的情況。”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前,一天產生的企業是6900家,退出的企業是2000家左右。現在新成立的企業翻了一番,退出的企業數量也基本上是這樣的數字。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有100萬家,是美國的10倍。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回顧過去的公司存活歷史,就是希望給後來的年輕人一點警醒,創業不是兒戲,創業之路九死一生。我們鼓勵創業,鼓勵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過如果毫無準備,完全不懂創業,也不了解市場,也不懂公司運作,盲目創業就有點不可取了,犯錯不可怕,就怕隨意亂犯錯。在我看來創業是一種特別的人生經歷,不能以失敗論英雄。人生就是一場經歷,創業能極大的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客觀的說,創業之路只適合一小部分人,經過嘗試或者試錯,有的人會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痛定思痛,不斷覆盤,完善自己,繼續前行,有的人發現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改弦易轍。畢竟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言歸正傳,回答此問題可以用“5W2H”法則,5W是五個英文字母的詞頭,即“WHAT、WHO、WHEN、WHERE、WHY”,翻譯成漢語就是“何事、何人、何時、何地,何因”,這原本是新聞寫作的五大要素,外資企業現在也將此要求用於企業管理,並在“5W”的基礎上再加上了“2H”,“2H”也是兩個英文單詞的詞頭,即 “HOW DO、HOW MUCH”,翻譯成漢語是“怎樣做、需要花費多少錢”。

    創業前必須想清楚的5W2H:

    一、何因:我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是我),能為客戶創造什麼價值,解決他們的痛點,這也是你存在的理由。馬雲說,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機會,就是此意。你必須為自己找到一個利基市場。找準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同時要思考這個機會有多大?(如果你希望把企業做大做強,就不會選擇一個特別小眾的市場)市場上的競爭格局如何?(知己知彼)

    二、何時:現在是時候麼?什麼時間介入比較有成功的把握?如果你是後來的攪局者,怎麼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讓自己擁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是開拓者,意味著你面臨很多未知的風險,因為你前面沒有參照物。太早或者過於滯後對自己都是不利的,太早可能市場的接受度不夠,太晚顯得比較被動,亦步亦趨。

    三、何事:你要活下去或者開啟局面,就得有拿得出手的產品和服務,藉此立足市場,你有好的創意和想法,需要有一幫人幫你實現,你需要好好的規劃和打磨你的產品和配套服務。

    四、何人:選擇合夥人,打造一個有競爭力的創業團隊是創業者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因為人的問題解決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人沒有找對,特別是重要的崗位上那可能是一場災難。因為你可能要付出很大的機會成本。所以前期你可能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時間去找史玉柱說的那種又紅又專的人(德才兼備)。

    現在這個年代已經不適合單兵作戰了,CEO就是找一幫品行端正,志同道合,能力互補,遵守遊戲規則的人跟你來一起實現目標和夢想,你需要給大家描繪一個遠景藍圖,告訴他們你們的機會在哪裡,你們怎麼去實現它。怎麼分工,團隊面臨困難的時候給大家鼓勁。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股權分配,創業者如果有大的格局和夢想,你必須要掌握控制權,所以一個好的股權架構創始人通常都是擁有大部分股權,比如比較常用的是721架構(這個沒有絕對,如果團隊成員都非常優秀突出,則另當別論),創始人作為靈魂人物,擁有大部分的股權,其他團隊成員佔二成,還有一成作為股票池,用於員工股權激勵。如果一開始創始人的股權就過於稀釋,那麼後面公司發展壯大經歷幾輪融資後,他的股權就會稀釋得很少,這是不利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創始人辛苦打下江山後面卻出局了,除了資本的強勢另外不懂得保護自己。創始人擁有大部分股權另一個意義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你還需要各種專業人才來輔助你,遇到能力特別出眾的人才你需要跟別人分享你的夢想即股權,一起把事情做大。因為企業開始發展的過程中你不可能給別人很高的待遇。

    我們常說權責利要匹配,這才是合理的分配機制。現在一些創新型的企業比如小米他們是同股不同權的架構。讓企業負責人即便是股權稀釋後依然擁有企業的控制權,如AB股(A股一人一票,B股一人十票,像京東的東哥和Facebook的馬克伯格都是擁有很多B股的,還有別的投資者給他們委託投票權,或者是一致行動人,這也是他們不多的股份卻擁有公司控制權的原因),投票委託或者一致行動人協議,虛擬股份,只參與分享紅利。

    關於股權架構,沒有絕對的一定之規,我想分享一些有名的案例。蘋果公司初創時期就對股權進行了明確的分配: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佔45%,而韋恩則享有10%的股權。最初的蘋果電腦是由沃茲尼亞克開發的,喬布斯何以與其得到相同比例的股權呢?主要是因為喬布斯具備無人能及的營銷能力以及絕對的領導力,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充滿熱情和期待,而沃茲尼亞克更習慣於自己搞研究,若是沒有喬布斯和朋友的勸說,他可能只以兼職身份為新公司服務。韋恩之所以佔有較小的股權比例,是因為其具備豐富的公司運營經驗,而這正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所缺少的。由於韋恩缺乏喬布斯那種對於公司未來的堅定意志,後來也覺得這兩個年輕人太不靠譜,心疼自己的那1500美金很可能會打水漂,很快就退股了。韋恩據說晚年窮困潦倒靠政府救濟金過日子,當然這是後話了。

    谷歌的股權則由佩吉和布林平分。

    相對而言,Facebook的股權比例沒那麼均衡:扎克伯格佔65%,薩維林佔30%,而莫斯科維茨只佔5%。但是作為起始階段的網際網路公司,其股權比例還是根據各人能力來分配的。

    談談騰訊的股權架構,16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執行長),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營運長),許晨曄是CIO(資訊長),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當然到後面不可避免會離開,合久必分就是這麼回事。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當時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其股權比例還是根據各人能力來分配的。

    五、何地:在什麼地方創業更容易實現夢想,要考慮到自己的優勢和市場的匹配度,而且這個市場是增長的。

    六、怎麼做:這個問題只能提供一些思路,有好的創意點子,有了創業團隊,有了一定的創業資金,接下來就是選擇辦公地點,企業註冊,其實作為大學生創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像比如中關村那邊對創新創業是非常支援的,有不少的企業孵化園,可以幫助創業者打理一些他們不太擅長的工作,比如招聘、法務、財務、還有別的等等不一而足,還有提供廉價的辦公場地,儘可能幫助創業者節省成本,創業之初千萬不要亂花錢,因為在你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前你的錢一定要省著花。要不然如果局面遲遲沒有開啟到後面會非常難過。很多公司到最後沒有收入來源人心渙散最後不歡而散,也許他們再堅持一二個月可能就會有轉機了。

    七、花多少錢:這與創業者自己的定位,公司的戰略和人力資源,市場推廣等有很大的關係,創業之初怎麼活下來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想著發展壯大。只有活下來才有資格談發展。作為公司的合夥人一定要出資,不能給乾股,乾股意味著什麼?無限大的利益——匹配——無限小的責任。“權、責、利”這三者要對等,你有多大的權力,就匹配多大的責任,就要匹配多大的利益。

    總結,關於大學生創業,還有五點建議:

    其一,選擇創業專案要慎重,要突出自己的優勢,最好是最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意的優勢。門檻太低面臨紅海,不是好的選擇。

    其二,多交接朋友。多結識一些朋友,遇到困難如果能得到幫助或者前輩的指引,能少走很多彎路。由於沒有運營經驗,建議找有經驗的人來搭檔,來增加創業成功的勝率。

    其三,不斷的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認知。創業路上有數不清的坑,如何創業才能少走彎路,少翻跟頭,其實關鍵的還是自己,創業過程需要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中間沒有捷徑,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個人的性格,善於總結經驗,避免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不斷犯錯讓公司不斷失血元氣大傷甚至關門大吉的例子數不勝數,基本上都是這麼死的。

    其四,公司小業務要聚焦,不要什麼都想做,結果都做不好,沒有競爭力,小公司要小而美。不然戰線過長,兵力分散,是很容易被擊潰,毛主席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就是這個意思。

    其五,領導者要善於凝聚人心,經營人心。孫子有一句名言,“上下同欲者勝”。有了目標,大夥齊心協力,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創業之初是比較艱難困苦的,你可能會面臨一段時間沒有收入,只出不進的糟糕局面,這個過程是比較煎熬的,付出未必有回報。傑克韋爾奇說,一個好的CEO他首先是首席解釋官,你要不斷的把你的思想和理念跟團隊灌輸,只有他們深入了解才會認真貫徹落實,執行到位。大前研一先生說,一個公司成功80%靠執行,20%靠戰略。執行的關鍵是監督與檢查,還要有反饋。過程做好了才會有好的結果。企業小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管理,到了一定規模,就需要精細化的管理,比如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等等。

    最後,年輕人,祝你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母乳餵養該如何正確餵奶?乳汁多少和什麼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