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梆兩下鍋

    京劇裡面公主和娘娘的服飾問題比較複雜,這個問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試答一下。

    娘娘有三種情況,一是正宮娘娘,二是妃子(通俗一點也可以說是小老婆),三是老年的國母皇后,四是寡婦太后。

    公主有三種情況,一是已婚的公主,二是未婚的公主,三是番邦的公主。

    京劇服飾的使用有很多講究,要結合人物所處的場合、地位來合理選擇。這幾種角色都是皇家的人物,所以主體顏色不外乎正黃、秋香黃、大紅、五彩幾種。服裝的制式有蟒、宮裝、帔(pi)、旗裝、旗蟒以及其他特殊情況下的服裝,用工具書的定義就太枯燥了,我們根據具體的劇目舉例來了解一下。

    《狀元媒》的柴郡主,地位等同於公主,黃花閨女。地點開始是野外,陪皇上二叔打野味,戶外運動要休閒利索一點,所以穿魚鱗甲、披斗篷(就是風衣)、戴七星額子插翎子(雖然不會1武功也得假裝像個女將軍);

    中間是在後宮,要美的跟仙女一樣,穿宮裝(注意袖口有7條繡花鍛,裙外綴彩色飄帶幾十根),美得冒泡;最後一場是在金殿,是皇上和文武大臣的會議大廳,所以一定要隆重的正裝,這裡就必須穿紅色女蟒袍掛玉帶。

    再來看《大登殿》,王寶釧被封正宮娘娘,又是第一次上金殿,這樣的場合自然是穿蟒袍,代戰公主是番邦的少數民族,按照京劇舞臺的慣例就是穿旗裝、梳大頭、穿花盆底。說到這裡要解釋一下,有朋友說這不是還珠格格的衣服嗎?沒錯,就是清朝的滿族服裝,在京劇舞臺上,不管是金、遼、西夏、契丹、蒙古……都穿清朝衣服、念京白,主要是為了省事,舊社會跑碼頭演出流動性強,不可能置辦那麼多種類的奇裝異服(也沒人知道再老的服裝什麼樣子),直接用清朝的代替,實際上漢族的服裝也都是明朝的款式為主的,在舞臺上正統和番邦的區別就是明清服裝的區別,這是京劇的象徵性。代戰公主還有一折戲叫《銀空山》,是發兵征討,這時候她是女元帥身份,內穿硬靠外罩蟒袍,盔插翎子掛狐尾,這折戲因為是武戲,所以場合為根據決定她的服裝,她的番邦身份只用狐尾來體現(寒冷荒涼地帶穿皮草保溫的意思)。

    再來看《打金枝》,這個是已婚公主和皇后娘娘一起的戲,主要場次一個是在後宮,一個是在金殿散朝後,所以後宮金枝穿宮裝帶改良鳳冠(與母后的相區別)、皇后穿黃帔(相當於後宮的便裝)帶大鳳冠,金殿一場金枝穿女紅蟒戴鳳冠(因為是蟒袍玉帶所以搭配大鳳冠,也有夫妻和好喜慶之意)、皇后是穿黃蟒袍扎玉帶。

    最複雜的是《銀屏公主》,也叫《金水橋》,河北梆子叫《秦英徵西》,這個戲裡有三個女性同臺,這時候是按角色的輕重、年齡相區分,正宮娘娘用老旦來扮演,穿杏黃蟒戴老旦鳳冠,小老婆詹妃娘娘是配角,穿宮裝或者黃帔戴鳳冠(以示年輕貌美妖豔狐媚),鳳冠可以稍簡單一點或者改良的,如下圖河北梆子那種,不要搶主角銀屏公主的光彩,地方戲也有梳古裝頭的(個人覺得不妥,畢竟是妃子不是宮女),主角銀屏公主則是蟒袍玉帶大鳳冠。

    手機打字編輯,圖片不好調整,多提意見,多多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們在跟一個男的曖昧中但確定不了關係,這時有另一個男的追她會不會很容易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