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之思

    上週剛剛和母親大吵過,當然準確講是又被母親苦口婆心恨鐵不成鋼的教訓了一頓。一輩子和母親無法正常交流,這就是我的母女關係真實寫照。大概一歲左右,我被小姨接回了姥姥家,六歲回到父母身邊,噩夢開始。母親是個極其要面子的人,從農村回來的小土妞,操一口土得掉渣的方言,母親越看越不順眼,開始了棍棒修理之路,結果極其慘烈,據她說我大學畢業才開口叫媽。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母女的交流方式只有一種:不交流。小的時候為了少捱打,我是儘量躲出母親視線範圍的,躲不過去棍棒加身的時候,開始因為我哭會多挨幾棍子,後來就演變成越不哭挨棍子越多,如此以來我在心理上自助了一道城牆:這個女人和我沒關係。和一個沒關係的女人有什麼好說呢?

    母親一輩子對我只有一個態度:看不上。我穿個裙子,她說你這樣子還穿裙子,改成褲子,她說你看你像個男的;穿個高跟鞋,她說人家誰誰誰的多好看你看你,穿個平底鞋,她說你看你的腳像個熊掌……諸如此類。指責、教訓、批評,就是母親跟我的交流,我的迴應就是:懶得理。

    但是到了婚後我發現,我把和母親的相處模式完全複製到了婆媳關係中。婆婆是個話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迴應,最後採取的方式就是躲著。生病的時候,婆婆問長問短,我居然無比厭惡,其實這是我小時候無比渴望的一種關懷,現在有了,我發現我竟然無力消受。

    最近夫妻關係出了一些問題,我又處在更年期階段,心理極其脆弱,母親還是以往的模式,把我罵個狗血噴頭,否定到一無是處,活該過成這樣,讓她丟進老臉。開始我還試圖解釋,後來我還是不迴應了。我倒是從母親這次的大罵中看到了我自己的樣子,母親是家裡的老大,姊妹四個以後才有了一個弟弟,姥爺是個公子哥兒,家裡的擔子都是她幫姥姥分擔。母親極其好強,人才也很出重,長得漂亮又特別努力,結婚後不久當了老師,是個一輩子都勤學苦讀認真負責的優秀教師,父親則是一個不求上進唯唯諾諾的老好人,兩個人認知上的差異導致母親沒有辦法和父親正常交流,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就是父親一說話,母親就是暴跳如雷的大罵,因為愛面子,也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於是我就成了她的情緒宣洩物件。

    我一直不喜歡母親,因為除了留給我深深的傷痛,我從她身上沒有感受到任何溫情的東西。可是到了自己也是知天命的年齡,我才開始理解母親,這是一個一輩子缺愛的女人,她沒有愛人的能力,她只想從別人身上索取,任何不能即時滿足她的情感需求的迴應,她都只能以不耐煩、生氣、埋怨、指責去回饋,可怕的是,她的反應模式,無一列外的也都言傳身教給了我,導致我在婚姻關係裡的過度索取,導致我的婚姻一再出現問題。

    二十歲之前,我曾經痛恨母親,二十歲以後,我對母親無感,如今,我很同情母親,也許我以後也都無法和她交流,但是她用這種方式,讓我看到了我自己,讓我還有自我修正的機會,雖然說起來悲涼,但還是慶幸吧,幸虧有了這樣一個母親!

  • 2 # 漲停豔姐

    心裡對他們有不滿和隔閡,認為他們不夠了解自己,雙方不能心平氣和的溝通,容易發生爭吵,建議大家選擇一個適當的時候,可以心平氣和的緩和下彼此心情,不要讓矛盾一直是矛盾。

  • 3 # 儒儒媽媽生活記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把好的一面展現給外人,不好的一面都給了我們最親近的人,這個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因為年代不一樣,也就是所謂的代溝,我們沒做到的就是在他們面前多傾聽,因為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意見不一樣也可以等吵完架後,各自心平氣和的時候去說出自己想法,我每次都是和我媽吵完架然後等兩個人都消氣了我會先道歉,說和她頂嘴惹她生氣不對,然後會表達對某些事情的個人看法

  • 4 # 她視點

    任何爭吵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自己覺得想說的話對方沒有聽進去,或者沒有懂。因為對方也是這麼認為的。

    如果真想要好的溝通效果,就不要去爭對錯,先聽聽對方說,然後多想想自己怎麼說,為了效果而說,不要為了發洩,為了反擊而說。

    聽的時候,多想想對方的心聲,對方真正想要的需求是什麼,不要急著否定對方。

    說的時候,多想想自己的心聲,自己最想要的效果是什麼。

    有效果永遠比有道理更重要。

    無論與父母的溝通,還是與他人的溝通都是如此。

  • 5 # BOOK交流

    中國現在步入後喻時代。後喻時代”的突出特點就是知識的傳遞不再侷限於由長輩傳遞給晚輩,晚輩也在同時向長輩傳遞知識和培養能力。年輕人接觸的新知識多,觀點新穎。這是和父母吵架的得原因之一。吵架歸吵架,該關心的關心要跟上,問題沒解決慢慢來,感情還是得繼續保持。父母始終是父母,他們年紀大了學習東西跟不上這是客觀原因。子女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下,會發現他們也不容易。

    人年紀大了就像小孩

  • 6 # 皓媽心晴驛站

    不知道如何與父母好好相處,總是一碰面就吵是什麼情況?

    和父母一碰面就吵,那得有多大仇多大冤啊!70後的阿姨完全理解不了。

    一家人在一起,齊享歡樂,共度難關,難免有意見相悖,觀念不同的時候。

    我認為作為孩子,即使與父母存在天大的分歧,都不應該和父母吵架。

    受教育多年,遇到事情,應保有起碼的禮貌和教養。不僅僅面對外人要有教養,面對家人更要有教養。

    吵架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彼此感情。父母是長輩,處理分歧要講究方式和分寸。雖然不提倡愚孝,但不能不敬。

    有個朋友,各種家庭關係處理的都非常妥當。我曾向他請教。

    記得他說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好事看結果,壞事看過程”。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就是說父母為我們做一些事後,好事呢看結果,結果不錯,要多鼓勵讚美;壞事呢看過程,結果不好,看出發點,看過程。出發點和過程是好的,那也不必苛責,相反還要安慰鼓勵。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們好!

    對每個人來說,養自己的和自己養的都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父母怎麼會傷害自己的孩子?經常吵架,大機率原因是自己年少氣盛,不懂事。

    有句老話:“養兒方知父母恩”。年少時都不能很深刻的理解。只有為人父母后才能深切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如何與父母好好相處,建議參考以上內容。

    無論遇到什麼事,首先要暗暗告訴自己:“要尊重長輩,要有禮貌,要有教養,吵架解決不了問題。”然後冷靜思考,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以不傷害親人感情為前提,想辦法解決問題。

    祝福大家!

  • 7 # 厚德s

    從心理上講,父母總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把兒女養大了應該得到些回報。但是有的兒女不理解老人的心,自己在外虎吃海喝老人過著清貧日子也不管,過去的老人文化低,說話盡是怨言,依為是自己的兒女不講究方法,結果與兒女鬧成了矛盾。做兒女的應該擔量老人,好言相對,儘量滿足老人生活需求。人老了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query怎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