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92390622741

    其實古人留下來的習慣是一日兩餐。

    以前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就兩頓,早上一下午一頓。

    也有早上出去不吃,中午吃一頓,晚上吃一頓的。

    一日三餐只是現代人為了健康而做出的選擇,但是為了健康而強制一日三餐反而是不健康的。

    以前我一直以為每天按時吃飯,每頓飯吃得豐盛一點,加上適量運動,就能保持健康。

    但是,我發現早餐吃完,到中午飯點,卻不餓,但也強迫自己吃,長久以來,就感覺精身狀態很不好,而且容易出現炎症,嘴邊還容易長泡。

    後來有段時間生活很頹廢,吃飯自然也就很隨性,餓了就吃,不餓就坐著。有時候早上吃完飯,到下午三點吃午飯,然後晚飯就不吃了。也有時候一天四頓飯,經常餓。

    餓了再吃飯,感覺自己狀態比以前好多了,精神也好多了,也不會再長泡了,手指也不會再長倒刺。

    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要一天吃滿三頓飯而吃飯。餓了再吃,飯也變香了,身體也變健康了。

    以下摘自網路:

    孫思邈認為“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當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這句話是對養生方面如何注意飲食最好的總結。

    先說說“先飢而食”,其實就是不餓不吃。《素問·痺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內經》發病學又認為“生病起於過用”,飲食“過用”,除了引起胃腸道疾病外,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其他負面影響。

    所以,孫思邈“先飢而食”的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就是最好感覺餓了再吃,這樣更有利於消化吸收。如果還沒餓就吃,常常增加胃腸負擔。

    我覺得很有道理,未飢而食,增加腸胃負擔,不如餓了再吃。

    ………………………………………………………………………………

    另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誤導人的偽科學知識,就是關於吃蘋果的。

    也不知道從哪裡聽的:蘋果早上吃是金蘋果,中午吃是銀蘋果,下午吃是銅蘋果,晚上就是鉛蘋果。

    現在看來,這句話完全就是在鬼扯……

    蘋果還是那個蘋果,不會因為吃的時間不同,就變成其他的東西了。不管什麼時候吃,你吃下去的,消化的,吸收的,都是同一個蘋果。

    吃東西這個事,就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想吃的時候吃,不想吃就不吃。

    以上

    突然想起來以前玩QQ三國,裡邊有提問的,問:人吃飯是為了活著,還是人活著是為了吃飯。

    答案很好選,但是答案這句簡單的話,卻很有道理。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補充營養,只有品嚐美食的時候我們是為了吃而吃。所以為了一天吃三頓而吃,確實是不好的。

    看了題主的描述,雖然人一天沒有必要非得吃三頓,不過講實話,題主這種飲食習慣,真的不健康,高三學習壓力大,消耗大,吃那一點東西,營養結構還單一,雖然暫時不會出現健康問題,但健康是一個長久的事,現在的飲食習慣,可能為以後的健康埋下隱患。

    真正為了保持體重和身材,應該吃一些營養價值高的,多補充蛋白質,多點水果蔬菜。

    先飢而食,先渴而飲意思是在餓之前吃,在渴之前飲。

    原答案就不修改了。

    先飢而食,先渴而飲的目的是讓人們避免太餓,一下子吃很多,太渴一下子喝很多,這樣食物會在胃裡堆積,造成更大的壓力,長期以來會引起疾患。

    我的觀點還是不變,我們沒有必要非得按照飯點來,一到點就強迫自己吃。我認為,有一點餓的感覺再去吃飯,但也不要吃的太急,太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物嗎丁啉到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