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思糊
-
2 # 國史春秋
唐太宗去世之後,徐惠妃就一病不起,而且拒絕吃藥,也許是她得的是心病,本就無藥可醫。唐太宗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妃就撒手人寰,時年23歲。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徐惠妃為唐太宗殉情,因為邁過奈何橋,就可以與唐太宗相聚。
所謂殉情,前提是把一個愛的一塌糊塗,可以為此人生,也可以為他去死。如果夫妻二人只是逢場作戲,自然也談不上誰為誰殉情。唐太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了懵懵懂懂的徐惠妃。而當這個女人正準備享受生活的幸福時,她生命裡最重要的那個男人卻棄她而去,所以一代才情佳人敗給了無情的現實。(唐太宗李世民)
徐惠從小聰明伶俐,五個月能開口說話,四歲的時候就能熟誦《論語》,八歲就可以寫詩。於是有一天,徐惠的美名就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裡,而唐太宗又是個愛才之人,所以十一歲的徐惠被召入宮中,李世民封其為才人。
但是,最初徐惠妃並不喜歡唐太宗這個老男人,唯一慶幸的是宮裡有許多書可讀,唐太宗也允許她對讀書的痴迷,併為她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所以,唐太宗並沒有覺得失望,相反勤奮好學的徐惠深得他的喜愛,因為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徐惠妃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隨著時間推移,雄才大略的唐太宗逐漸走進了徐惠妃的心裡,並且在治國理政方面徐惠妃為唐太宗提出了許多高深的見解。(徐惠妃)
唐太宗欣賞徐惠妃的才氣,徐惠妃也懂得回報,但是她並沒有用自己的美色去取悅唐太宗。因為她明白,以色誘人,維持的大多是情慾,而非相愛之心。所謂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而徐惠妃透過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氣,牢牢的栓住了唐太宗那顆在女人面前並不安分的心。
徐惠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長孫皇后,唐太宗去世前立下遺詔,所有沒有子女的後宮妃子都要去感業寺出家為尼,但是李世民特赦徐惠妃可以不去感業寺,可見李世民對徐惠妃的用情之深。
可惜的是自古紅顏多薄命,23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正是繁華似錦的年代,而徐惠妃選擇了為愛而死,這在當代人心裡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徐惠妃劇照)
回覆列表
首先我認為徐惠是一個非常有才的女子,可以稱得上的唐朝女子的典範了,徐惠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且我認為徐惠選擇殉情原因有二:
一:徐惠殉情於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並且我認為徐惠對國家的忠誠度大於對李世民,這些都可以從徐惠的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多數以建議李世民為國為民,少興土木,停止征伐
二:可能還是有一部分是愛情吧,並且在李世民死後,她也知道自己沒有機會再對李治提出建議了。
徐惠在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像武則天在她眼裡都不算事,更是做到了九嬪之一的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