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是在動盪的安史之亂時期,一箇中年男子寫給結髮之妻,最為唯美動人的告白詩。此時的杜甫,被安史叛軍囚禁在長安,而自己的妻子兒女卻遠在鄜州羌村。杜甫曾與妻子在羌村度過一段同甘共苦的歲月,如今分離兩地,不免要忍受離別之愁和相思之苦。
首聯的“獨”字,正是詩人杜甫以己推人,透過想象妻子在閨中獨賞明月而思念自己,以此來寄託自己與妻子之間的相互惦記與思念。“獨”字不僅點明瞭妻子獨居閨中的孤獨寂寞,更反襯出以往夫妻二人共賞明月的伉儷情深。
而這種伉儷情深,在那個戰亂的時期尤為難能可貴。長安淪陷之後,杜甫一度與家人在鄜州羌村相依為命,忍受著戰爭帶來的貧苦、驚嚇與憂慮。此時的“獨”字,與尾聯的“雙”字形成鮮明地反襯,飽含對過往相守的回望與對未來重聚的期盼。
“獨”字,同時也是對頷聯與頸聯的高度概括。頷聯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是兒女雖然在家但妻子仍然獨守閨房望月思夫的進一步解釋。兒女少不更事,並不明白母親為何思念長安那座城,更不明白那座城和那座城裡的人正在經歷的硝煙與戰亂。
頸聯的“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是詩人對妻子“閨中只獨看”的闡釋與說明,是詩人飽含深情的想象。妻子獨立高樓,夜色瀰漫中,痴痴望著明月思念著被禁長安的詩人自己。望月愈久,思念愈深,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是霧溼雲鬟、月寒玉臂。而尾聯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寄託了詩人對於愛妻“閨中只獨看”的憂心與焦慮,流露出早日重聚的熱切期盼與殷切希冀,刻骨的相思之情更是充溢在字裡行間。詩人多麼想與妻子重逢,相依相偎,不再是“一地相思,兩處閒愁”。
“獨”字,寄託了詩人對於妻子的思念和兒女的擔憂,暗含著詩人對於安史之亂的控訴。這首《月夜》,呈現的不僅是憂國憂民的”詩聖“形象,更是愛妻愛家的”情聖“形象。這樣的情聖,並不脫離塵世,它寫出了一箇中年多情男子對於糟糠之妻最美的告白。
杜甫的《月夜》,是在動盪的安史之亂時期,一箇中年男子寫給結髮之妻,最為唯美動人的告白詩。此時的杜甫,被安史叛軍囚禁在長安,而自己的妻子兒女卻遠在鄜州羌村。杜甫曾與妻子在羌村度過一段同甘共苦的歲月,如今分離兩地,不免要忍受離別之愁和相思之苦。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首聯的“獨”字,正是詩人杜甫以己推人,透過想象妻子在閨中獨賞明月而思念自己,以此來寄託自己與妻子之間的相互惦記與思念。“獨”字不僅點明瞭妻子獨居閨中的孤獨寂寞,更反襯出以往夫妻二人共賞明月的伉儷情深。
而這種伉儷情深,在那個戰亂的時期尤為難能可貴。長安淪陷之後,杜甫一度與家人在鄜州羌村相依為命,忍受著戰爭帶來的貧苦、驚嚇與憂慮。此時的“獨”字,與尾聯的“雙”字形成鮮明地反襯,飽含對過往相守的回望與對未來重聚的期盼。
“獨”字,同時也是對頷聯與頸聯的高度概括。頷聯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是兒女雖然在家但妻子仍然獨守閨房望月思夫的進一步解釋。兒女少不更事,並不明白母親為何思念長安那座城,更不明白那座城和那座城裡的人正在經歷的硝煙與戰亂。
頸聯的“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是詩人對妻子“閨中只獨看”的闡釋與說明,是詩人飽含深情的想象。妻子獨立高樓,夜色瀰漫中,痴痴望著明月思念著被禁長安的詩人自己。望月愈久,思念愈深,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是霧溼雲鬟、月寒玉臂。而尾聯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寄託了詩人對於愛妻“閨中只獨看”的憂心與焦慮,流露出早日重聚的熱切期盼與殷切希冀,刻骨的相思之情更是充溢在字裡行間。詩人多麼想與妻子重逢,相依相偎,不再是“一地相思,兩處閒愁”。
“獨”字,寄託了詩人對於妻子的思念和兒女的擔憂,暗含著詩人對於安史之亂的控訴。這首《月夜》,呈現的不僅是憂國憂民的”詩聖“形象,更是愛妻愛家的”情聖“形象。這樣的情聖,並不脫離塵世,它寫出了一箇中年多情男子對於糟糠之妻最美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