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風伴細柳

    我的孩子在高中時,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透過競賽,既鍛鍊自己,又證明了自己,更可能有被破格保送這些機會。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事情都有度,就算飯吃多了,肉吃多了也會傷的…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家長要懂得取捨,必須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精力學好的前提下,增加課外的東西,才能獲得長期的發展。

    記得當初我的女兒也獲得了參加化學,英語的比賽的資格,當她給我說初賽透過,複賽要到省城去參加,而且她覺得自己的有些科目需要加強,時間跟參加複賽有衝突,身體也不舒服,我就選擇了放棄化學競賽…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現在女兒大三了,她反饋給我說:許多高考成績很好的同學,進大學後就是覺得高中辛苦了,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該放鬆了,所以瘋狂的玩,掛科的事時有發生。

    但誰都知道,大學的課程更細分,精深,更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努力學習啊!好在我的女兒,在離家遙遠的外省,就像高中一樣,抓緊時間學習,一直沒浪費寶貴的學習時光。我想,她能保持一顆不倦的學習心態,也跟我當初有選擇性地保證她學習動力有很大關係吧。

  • 2 # 優學優考策略

    學科競賽,其實準確說是自主招生,目前是高考招生的熱點問題,因為可以降分錄取,所以引來無數人的競相關注。同時這事也成了教育培訓機構發現的一塊肥肉,大肆渲染之下,家長、學生怎麼能不動心。

    但,一定要理性,學科競賽和自招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容易。

    首先,它是隻面向優秀學生的,高考成績必須在一本線以上。然後競賽獲獎只是基本條件,具備這個條件的學生非常多。前幾天規範培訓市場,但高中階段學科競賽不在其中。這必然導致競賽獲獎難度增大。

    其次,競賽培訓無疑會對正常學習造成干擾,處理不好勢必要本末倒置——就算你有好的獲獎等次,高考成績弱也一樣的無濟於事。

    第三、不是所有的學霸都適合競賽和自招。畢竟自招人數太少,能入選者必是千里挑一的,優秀學生中,有些並不適合競賽,因為那需要的思維模式和普通學習有差異。而且,有些競賽屬於冒牌的,更要擦亮眼睛。

    與其耗費金錢與寶貴時間,不如在日常,學習上集中精力,一樣的可以取得優異成績,一樣的可以圓夢名校。

    不為所動,理性看待,別讓競賽成為煩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喝完酒胃難受吃點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