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玄雅

    有限定,而且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規定。

    清代入關前的時候,對於滿漢大臣的自稱比較混亂,滿洲大臣有自稱“我”、“臣”、“奴才”的,漢族大臣和漢軍大臣也都自稱什麼的都有。比如說《天聰朝臣工奏議》之中,漢軍旗人出身的祖可法、寧完我、范文程、佟養性等,自稱都是“臣”,而不是“奴才”。

    入關之後,逐漸程式化,開始有了不同的講究。雍正帝在做雍親王的時候,四川巡撫年羹堯是他的屬人,年羹堯給屬主雍親王寫信,沒有自稱“奴才”,於是雍親王便痛斥其作為屬人無禮,他說:“況在朝廷稱君臣,在本門稱主僕,故自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至公等莫不皆稱主子、奴才,此通行常例也。且汝父稱奴才,汝兄稱奴才,汝父豈非封疆大臣乎。而汝獨不然者,是汝非汝兄之弟,亦非汝父子矣,又何必稱我為主。既稱為主,又何不可自稱奴才耶。”

    這裡可以看出來,當時是隻有從屬關係的旗人才對屬主自稱“奴才”,其餘的都自稱“臣”。

    到了雍正登基之後,則改變了這種風格。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鑲黃旗滿洲人法海的請安折內,法海自稱為“奴才法海”,雍正帝則將“奴才”二字用硃批劃去,改成了“臣”,並加批了漢字“如此得體”,體現了不一樣的崇尚。

    而在乾隆朝之後,稱臣還是奴才的問題被正式制度化,也不是像網上說的“滿人稱奴才漢人稱臣”那麼簡單。

    整理一下的話,就是三條:

    第一。民人出身的文職大臣,無論私事還是公事,都必須自稱為“臣”。

    第二。旗人出身的文職大臣,私事必須自稱為“奴才”,公事必須自稱為“臣”。

    第三。凡是武職大臣,無論民人出身還是旗人出身,也無論私事和公事,都必須自稱為“奴才”。

    所以說到底,並不是“滿人稱奴才漢人稱臣”,而是要看自己的官職和場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寶寶多大夜裡不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