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
2 # 歷史軍魂
清朝的皇帝都比較勤政,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
清朝給皇子皇孫單獨設立了學校,名叫上書房。一般情況下,皇帝在哪裡工作,皇子皇孫就在哪裡讀書。上書房的規模不定,有一套系統的教育體制。清朝規定,皇子年滿6歲就要去上書房讀書,但是沒有規定畢業的年齡。比如道光皇帝已經三十歲了還在上書房讀書,一般情況下,皇帝給你安排了差事就可以從上書房畢業了。
清朝皇子的上課時間大約為:丑時(凌晨兩點)起床、寅時(凌晨四點)到上書房、卯時(早上六點)老師檢查昨天的功課、辰時(早上八點)開始上課、午時(中午12點)吃午飯、吃完飯後中午不休息,其中有一段時間的“體育課”,主要是射箭,休息完後一直上課到下午的六點鐘。現在的學生都有寒暑假,那麼清朝的皇子有沒有呢?清朝的皇子過年還是要放假的,大約在兩週左右,沒有暑假,除此之外,皇帝的生日萬壽節放假一天、自己的生日放假半天。
清朝皇子的學習內容為滿洲文、蒙古文和漢文,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騎馬射箭、其它文化知識以及書法。
-
3 # 夢話很幽默
清軍入主中原後,為更好統治!大規模的進行了學習漢文化的運動!尤其是皇子們的教育!專門設立上書房,規定皇子6歲讀書,從早上5點到下午三點,除了一些重要節日與皇帝生日,就連除夕也要讀書!學習包括滿、漢、蒙等語言,以及眾多儒家經典,每個皇子都有私人教師!此外還得學習騎馬射箭!
從雍正皇帝開始,諸多皇子皇孫統一在上書房讀書,配有飽學各個經典的滿漢師傅,由翰林院大學士、南書房大臣和上書房大臣統領,可以說是最優秀的師資和生活條件。
一般來說,皇子在6歲時,就必須開始學習。從四書五經中最簡單的開始研讀,比如詩經,左傳等,師傅們領讀,皇子們跟讀,一直要學習到12歲,才開始介入複雜的文字內容,加上騎射武術等訓練。滿族漢化過程潛移默化,逐步就在皇子的教育培養中實現了。不少皇子熱愛詩文書畫,皇帝只有一個,那些作為天潢貴胄的皇子親王,在文學詩文上也頗有造詣,有的還留下了傳世之作。
皇子的培養與規定非常嚴厲,不能遲到,不能早退,更不能逃課,由專人監管,師傅們比較受尊重,諸多皇家子弟必須行拜師禮,無論是言語吃飯,還是日常生活,秉持師生關係,而不可因身份尊貴就隨意胡攪蠻纏。無論冬夏,每天早上5點到下午3點,皇子們中午在上書房吃飯,不許私自回住所,不許帶僕役伺候,一年只有5天假,非特殊情況必須日日上課。
皇帝還要定期檢查課業情況,如果不合格的,要訓斥懲罰,康熙皇帝小時候讀書太累病倒過,道光皇帝就曾打過自己不認真刻苦的皇子。從功課設計,時間安排到文武結合,清代200多年皇子們接受的教育訓練是比較苛刻的,也造就了儒家化和中規中矩的性格特徵。整個清朝,皇帝平庸無能的確實有,但是荒唐胡作非為的客觀來說是沒有的。秉持祖宗家法,無法挽留帝國大廈,這是文明與制度的問題。
至於素質這麼高,最終卻沒有治理好國家,一方面是王朝興盛衰落規律,另一方面則是世界格局與全球化時代來臨,清廷沒有抓住跨越式發展的機會,失去了繼續繁榮的歷史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