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文體,主要用鋪陳誇張的手法,體物寫志,辭 藻華麗但不能歌唱。它介乎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可以說是詩的散文化、散 文的詩化。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是漢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其時代精神 的一種文學樣式。它繼承《詩經》、《楚辭》的賦頌傳統,兼收戰國縱橫之文和先秦 諸子作品的鋪張恣肆之風,是一種綜合的新文體。它與漢代的詩文一起,成就了漢 代文學的燦爛與輝煌。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代稱為漢賦四大家。 詩和賦的區別本來是很明顯的:詩者緣情,賦者體物;詩不忌簡,賦不厭繁;詩之 妙在內斂,賦之妙在鋪陳;詩之用在寄興,賦之用在炫博。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 賦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 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 見端倪。賦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只作詩而不寫賦的 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更甚於詩。賦按體裁形式可分為騷體賦(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散體大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為代表)和抒情小賦(張衡的《歸田賦》為代表)

  • 2 # 使用者3218622505484

    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採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漢賦的內容可分為5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以前二者為漢賦之代表。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結構:漢賦在結構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漢賦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為漢帝國的強大或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讚歌,只在結尾處略帶幾筆,微露諷諫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盜賊的毒刃技能是不是就是毒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