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ilaowa
-
2 # 科學重口味
蟲洞,又稱時空洞,或者愛因斯坦-羅森橋,它是1916年由物理學家提出的概念,隨後在1930年,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式假設,可以透過蟲洞進行瞬間的時空轉移或時間旅行。
按照他們提出的概念,兩個黑洞(或者黑洞與白洞)雖然相距遙遠,但因為引力對時空的扭曲,它們之間是透過蟲洞相連線的,跳進一個黑洞,你就可能從另一個黑洞或者白洞中出來。
就像電影《星際穿越》中那樣,庫伯墜入黑洞,又從另一個時空中出現,實際上,電影正是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而合理演化出來的。
所以,蟲洞無疑是符合相對論的,霍金也認為蟲洞是存在的,而且可能就存在我們的周圍,因為這些蟲洞相較於宏觀意義上的黑洞差的很遠。
隨著量子理論的發展,一個量子和另一個量子在耦合之後,即便相距萬里也會發生“量子糾纏”,據此,科學家們提出,實際上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微觀意義上的蟲洞:“量子蟲洞”。
而最新的科學觀點認為,量子蟲洞和宏觀意義上的蟲洞是統一的,可以說,宏觀意義上的蟲洞實際上正是量子蟲洞在宏觀世界中的表現。
人類能夠透過蟲洞旅行嗎?
答案似乎是可以的,但是人類首先要學會使用負能量。
什麼是負能量?它不是暗能量,也不是反物質,我們的宇宙看似波瀾不驚的真空狀態,實際上是沸騰的,量子不斷的漲落,把真空撕裂成正能量與負能量,然後又迅速的中和,如此反覆。
著名的卡西米爾效應實驗:在這個試驗中,兩塊距離很近的平行金屬板限制了它們之間的量子波動(漲落),使得金屬板之間的量子波動小於金屬板外的空間,這樣外面的量子波動對金屬板產生了向內的推力。在引力場的作用下,蟲洞是異常不穩定,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龍捲風的尾巴,要想讓它保值穩定,我們就要不斷給它“餵食”上面所說的負能量,以防止它把我們吞掉。但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能力,製造成如此巨大的負能量。
-
3 # 科學日記
蟲洞最早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提出來的,在1935年的時候由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加以完善,因此蟲洞也叫愛因斯坦·羅森橋。蟲洞現在還是一個假設,科學家也並沒有在宇宙中發現蟲洞,我們在科幻作品中也常可以看到有關蟲洞的事。
蟲洞是廣義相對論中出現的概念,是一種奇特的天體,它是宇宙中可能存在連線兩個遙遠時空的隧道,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研究認為透過蟲洞可以進行空間轉移或時間旅行。但是蟲洞是不穩定的,如果沒有一種帶有負能量的物質來使蟲洞保持張開,蟲洞就會瞬間閉合。蟲洞一般是跟黑洞同時出現的,它是連線著黑洞和白洞,並在黑洞之間傳送物質。
蟲洞目前仍是一個假設,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觀察到蟲洞的存在,但不可否認這一假設,因為任何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假設。之前科學家也認為最小粒子是原子,後來才發現原子內還有更小的粒子中子跟電子。關於蟲洞是否存在,無需爭議,只需要等未來科技來解答。
回覆列表
黑洞是質量超高,密度超高的天體。
並沒人類能夠接觸到黑洞,最多也只能觀測。看上去跟宇宙背景一樣的。即使有恆星作為黑洞的背景,也只能看到有光圈的黑球。所以我們是看不到黑洞的。說到這裡就要提一下愛因思坦,他用實驗證實了天體對光線傳輸,天體運動等的影響,他認為這是引力的作用,當時就提到了引力波,而就在I7年時觀測到的脈衝星測量到了引力波。這就證明了愛因思坦的推論。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行星的軌跡來計算黑洞的位置和質量。還有就是由於黑洞質量太大,光線被扭曲,甚至無法逃離,所以我們無法看到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