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反正反正
-
2 # 寒青墨軒
年齡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多少會有一種限制,現在很多招人的都很少要三十歲往後的人了,所以三十多的人最好也不要輕易換工作,因為現在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畢業找工作,每年也有很多技校的同學畢業找工作,除非能力很突出,工作經驗豐富,否則年齡大一點,很難找到心怡的工作,因為現在招人給的工資也是很明朗的,到了一定年齡,肯定生活壓力也很大,所以肯定會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和顧慮,但是不代表說35歲就沒有出頭之日了,工作不好找,開個小超市,學學電商或者重新學一門實用技能,廚師,汽修之類的都可以,而且學完技能以後自己也可以創業,開個網店也是可以的,總之不要讓自己閒下來,人一旦閒下來,就容易頹廢,久而久之就不願意跳出舒適圈,漸漸頹廢,失去鬥志。
-
3 # 阡益
不是不想去找工作,大部分是害怕被拒絕,更丟不下臉面!國內大部分公司招人,不要35歲及以上的。35歲就是一個坎,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
再說,如果不是進入新公司做一個領導,你願意被一個比你小很多的人呼來喝去嗎?一般人都會受不了!前一段時間馬雲公開場合說的996工作理論,一片罵聲。雖然被罵,但說的也是實話!在有機會多賺點錢的時候,就多賺點錢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裁員了。多賺點錢,終歸不會錯。誰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這,只不過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
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瘋傳的一篇文章“工作10年,年薪100W,被裁只用了十分鐘: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寫的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公司甲骨文裁員900人的事,被裁的絕大多數是37歲左右的工程師,分析得很全面,寫得很現實。生活安逸、能力欠缺,不願意學習,即便你曾經是一隻戰鬥力極強的青蛙,在溫水裡面煮久了,也會慢慢死去!
前一段時間的京東裁員事件,更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到中年,不出眾,便出局。
同樣的華為裁員事件,體現的是狼性生存法則!有從華為裡面出來的高管說,剛被裁的時候很不理解,直到從華為出來3年後,才理解狼性文化的獨到之處。學如逆海行舟,不進則退!
在其位要謀其政!很多時候不是公司不要你了,是自己拋棄了自己。只有像狼一樣去生存,有危機意識,公司才能有活力,個人才有更好的發展。
歷史上的霍去病橫掃匈奴的時候,據說對士兵的吃喝及後勤方面並不太好,有時候還會體罰士兵,但為什麼他還能取得勝利?但有一條,就是隻要獲得軍功,才配談其他的!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沒有功的統統靠邊!是不是對下屬太不仁慈了?但對於士兵來說,只有軍功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沒有仁慈和廢話可講!
(END)
回覆列表
1.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2.懷才不遇,眾人皆醉,我獨醒
3.處處碰壁,想打鐵自身不夠硬
4.衣食無憂,反正餓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