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彩虎

    1月15日,嫦娥四號在月背正式開啟進一步實驗,首次代表人類在月球進行了首次生物實驗。我們秉持走到哪種到哪的原則,在南海種菜,在吉布地種菜,種出了國門,種到了國際,種向了月球。

    最近,我們在月球上開啟小型種菜工程,六種生物樣本齊全,包括土豆、油菜、棉花、擬南芥、酵母和果蠅。隨著實驗程序的推進,棉花已經長出了小小的嫩芽,標誌著本次實驗的成功。大家肯定非常好奇,這月球上長出來的食物,究竟和我們平時吃到的有何不同,中國又是如何在無人的情況下,讓嫦娥四號自主在“月宮種菜”,生產出了美味的土豆和油菜呢。現在,小編就來揭開這背後真相,其實,都是依託一種外形小巧的罐子。這個罐子高18釐米,直徑16釐米,淨容積約0.8升,總重量3千克,從表面看,它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金屬罐子,事實上,它還有名字,叫“月面微型生態圈”。“月面微型生態圈”非常重要,它引入月球表面自然光線,讓罐子裡面的生物,完全接收到月球的光照環境。如果,動植物能夠在這個“月面微型生態圈”中順利生長,便意味著,人類可以在月球建設基地,長時間從事科研工作,這對人類未來在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生產提供實踐基礎,或許,不久的將來,全人類在月球基地上吃的第一道菜,就是我們華人做的炒土豆絲。

    要讓嫦娥四號自主完成種菜工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嫦娥四號落地的月背區域,距離地球38萬千米,月球環境真空,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溫度高達100多攝氏度,夜間零下100多攝氏度,再加上微重力,太陽輻射等等,給實驗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其次,金屬罐子需要自己給自己提供能源,為了讓罐子裡的溫度一直保持恆定,重慶大學充分發揮建築溫控上的優勢,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空調,利用太陽能控制溫度。最後,則是從地球到月球對這些生物來說是一個漫長又枯燥的旅途,他們難免會感覺無聊瘋狂生長,如果,科學家要想盡辦法讓他們在路途中時陷入休眠狀態,到達月球后再喚醒,讓這些生物在月球上生長。此次月球實驗意義不同尋常,如果,實驗全面成功,生態圈內自行運轉,六種生物全部可以健康生長,將推動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為中國以後進入月球提供更多的生存保障。微型生態圈的成功運轉,也將促進中國農業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這樣華人的種菜偉業又能更進一步,上天入地,征服五大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吃火龍果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