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子居家美學
-
2 # 職面未來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想要變得更強,就必須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
如果你學會了這種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學習新語言、探索未知領域等。但很多人都傾向於迴避這種不舒適,畢竟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讓自己遍體鱗傷。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們應該讓自己舒適一些,但後來我明白一些不適有時並不是件壞事。事實上,你可以學會享受這種不適。我制定計劃表格,讓這點不適參與我的生活,形成一種習慣。
每當我完成15個引體向上,我會在引體向上那一欄寫上15,每個月我都會換新的紙張,並總結上個月的情況。不經意間,幾個月時間我已經做了1000個引體向上了。
我發現任何只要是有一點不適的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將一件不適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然後你會離不開它。
找到一件你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情會讓你有點小不適,但是做成了以後你會收穫很多。例如健身,你可以把這件事情分解成1000個獨立的事件,要確保每個事件都在你能容忍的不適程度內。
你可以先測試一下你盡全力最大的容忍程度,然後減去20%,從這個值開始。例如,我想要做10000個引體向上,那麼分成1000份,就是每次10個。開始去做,並且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做一種樂趣去挑戰。
隨著你的能力增強,逐漸增加分量,例如一個月後,你可以做到15個,3個月後,你可以做到25個。所以,10000個看似需要1000天才能完成,事實上,你可能9個月就搞定了。
這個方法的精髓在於把一個很大的痛苦分解成1000份小不適,然後將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培養成習慣,將不適轉變成舒適。我們可以透過上面的這種方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改變一些壞習慣,培養一些好習慣。
1、拖延的習慣。我們為什麼要拖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我們可以制定一個表格,叫做“戰勝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2、健身的習慣。我們不去健身因為我們感到不舒適,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的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養成一種習慣,我們會依賴於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
3、閱讀的習慣。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能夠建立的一個表格,讓自己每讀完一章節就在上面寫上+1。逐漸養成習慣以後,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1,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
4、早起的習慣。要培養早起的習慣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早起的目的。做銷售或創業都需要靠自己去摸索,成長免不了要碰的頭破血流,如果有高手指點一二,省下來的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銷售創業高手群每天分享銷售技巧和創業經驗。群:肆酒四零四九柒八玖,驗證碼:奮鬥,一起探討銷售、創業問題,非銷售工作、廣告黨勿入。而且這個目的會讓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點到來。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不妨睡前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等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一個很好吃的早餐。
5、寫作的習慣。讀書再多如果不寫出來,就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果不能向別人說出來,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反饋,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加以思考,總結成自己的話語。這樣,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
-
3 # 鑫媽向前衝
所謂拖延症,就是我願意做任何其他別的事就是不願意做現在需要我立刻馬上去做的重要且緊急的那一件事嘛!這種心態其實每個人都有,面對困難的時候,本能的會有一種逃避的心理,“讓我過會兒再做吧。”
拖延症每個人都有。關於如何戰勝拖延症,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方案。但是學習這些方案之前我們先問問自己:
拖延症真的是一種病嗎,就那麼罪不可赦嗎?
其實,我們不該再把拖拉當做敵人,而是接納拖延症,與之和諧共處。說來也怪,當我們接納拖延症時,不但自我感覺會變好很多,行動力也會增強。因為:
當內疚和絕望的陰雲消散之後,我們就更容易看清究竟是何因素阻礙了行動。
——約翰·佩裡:《拖拉一點也無妨》
-
4 # 張東說成長
先從小的習慣開始,拖延症一般都是因為沒養成良好的習慣。像每天早上刷牙洗臉這種事,你會拖延嗎?所以要從自己的舒適區走出來一點一點調整自己的習慣,最好跟現有的習慣結合起來這樣難度不大,比如刷牙洗臉後形成喝水的習慣,逐步轉變成學習和工作的習慣。
我是易管理,專注於你能做到的時間管理
-
5 # 茹錦花開
你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嗎?
你認為拖延症是可以破解的嗎?
拖延不是一個簡單的逃避行為,而是一系列想法、情緒和行動的組合。對此你認可嗎?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可以接著往下看,我們從四個層面來攻破拖延症。
1、資料層面
首先,在感官層面,不要把自己稱為拖延症患者。有拖延行為並不代表有拖延症。
如果只是簡單拖延,那只是拖延的一種行為而已。但如果這個拖延的行為讓你有挫敗感,讓你的自我認可度和自信心降低,讓你覺得很痛苦,那它就變成了拖延症。
給自己貼“拖延症患者“的標籤會強化“拖延”在你潛意識中的地位,讓你的意識誤以為“我有拖延症“已經成為了一個客觀事實,這不利於你突破拖延症,你應該直面拖延的行為現象而不是給自己做出評價。
2、體驗層面
在體驗層面,最重要的是建立忍耐性和持久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覺得那些雜事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耽誤不了多少時間,甚至你可能會覺得這些雜事兒有助於你“勞逸結合”。但是,當你做完雜事兒再回到正事上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要重新進入狀態,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
那怎麼辦呢?
從體驗層面,當這些可能導致你拖延的想法出現的時候,你要做的是“盯住這個感覺”。哪怕坐在那裡10分鐘的時間,跟自己較勁兒:偏不去,就不去(就不去看手機,就不去吃水果,就不去收拾屋子)。這10分鐘如果戰勝不了自己的話,你就坐在那裡不動,對自己說“此刻我就坐在這裡不動,看看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在體驗層面,最重要的是建立忍耐性和持久力。忍耐性和持久力像人的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並且透過鍛鍊得到加強的。
在有念想的時候,讓自己靜下來和定下來,這種方式就如同打坐一樣,是修煉自己的忍耐性和持久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個靜不下來也定不下來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浮在表面的,沒法創造出有深度的作品。
當你能夠去盯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覺察它和體驗它的時候,那個感受就會逐漸變得溫潤和可控。
3、理解層面
在理解層面,採用ABCDE認知模型,和你的拖延症來一場對話。
ABCDE認知模型是什麼呢?
A是Adversity,是指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B是Belief,是指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C是Consquences,是指由此帶來的後果,D是Desputation,指的是反駁,E是Energization,指的是激發。
怎麼理解這個工具呢?舉個例子:
A(事件):方案提交給客戶,客戶說不行,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B(想法):很沮喪,之前團隊的努力都白費了,客戶怎麼這麼苛刻?
C(後果):一整天情緒都很低落,一直在抱怨
D(反駁):如果方案滿足客戶需求的話,客戶沒有理由不用,也許是我們對客戶的需求分析還不到位吧,應該加強和客戶之間的溝通,和團隊一起頭腦風暴,提高我們對客戶需求的把控能力。
E(激發):重新出發,爭取做出一份讓客戶眼前一亮的方案來。
從拖延症的角度來運用ABCDE模型:
A:有一個任務(下週五提交方案)
B:你對這個任務的看法(下週四再做也來得及)
C:你的行為及結果(只用了一天時間做方案,方案質量不高)
D:反駁,質疑B(我為什麼要等到下週四再做?下週四再做對我來說有什麼好處呢?這樣做難道不會讓我變得更加焦慮嗎?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做呢?現在就做能給我帶來什麼?)
E:改善行為(立即行動,開始做方案)
用ABCDE模型來處理拖延,相當於和你的拖延行為對話。當你和你的拖延症對話的時候,這個拖延行為就有了可以改善的方向。
很多人拖延是因為完美主義。拖延中的完美主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太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你無法克服自己對於失敗的恐懼。你特別害怕自己全力以赴的做一件事,但是還做不好。
經常有人在提交方案的時候說“不好意思,最近太忙了,這個方案我是臨時1、2天突擊完成的,所以做得不是太好。“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說:“如果你覺得這份方案做得不好,也不要懷疑我的能力,因為我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做這個事情,所以這不是我的真實能力的體現。“
所以,做好了是我的能力強,做得不好是我準備得不夠。
這是一種很有效但是對你的成長毫無幫助的心理安慰。
要想戰勝這個完美主義的心理,只需要記住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人在乎你,沒有人會去想你完成得好代表什麼,完成得不好代表什麼。
別人只在乎你有沒有把我想要的東西在規定時間內給到我,他沒有閒功夫去評價你是一個多少分能力的人。
所以,何必給自己找藉口拖到最後,而不是全力以赴的去做呢?
我知道你害怕失敗,但即使這次做得不好又怎麼樣?總會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如果為了完美總是拖到最後才去做,那你就永遠不會有變化,永遠不會有進步,永遠不會有突破,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所以,在理解層面,努力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全力以赴的去做,從每天1件事、2件事、3件事……開始,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4、決定層面
在決定層面,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把揹包扔過牆。
什麼叫做把揹包扔過牆呢?
你想要翻過這座牆,但是你看了一下,翻過去有難度有難度,這個時候,你的本能會讓你有拖延的傾向,因為人的本能是逃避壓力的。那怎麼辦呢?
把包先扔過去,只要你把包扔過去了,你就肯定會想辦法翻過去,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比喻。
早先,蘇聯在太空探索方面遙遙領先於美國。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連續獲得數個空間賽第一:1957年1 0月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進入太空……於是,美國肯尼迪總統就發表演講說,十年之內,我們要實現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
其實,十年之後的事情誰知道呢?但是既然總統已經給出了這個承諾,那我們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去做,絞盡腦汁的去想辦法靠近目標,這就叫把揹包扔過牆。
只要你把揹包扔過牆,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翻過那座牆,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攔你,這樣一來,你就能源源不斷的開發自己的潛能,在挑戰中高速成長。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用攻破拖延症的策略:
從感官層面,不要給自己貼上“拖延症”的標籤;
從情感層面,靜和定,努力培養自己的忍耐性和持久力;
從思維層面,用ABCDE認知模型和你的拖延行為對話;
從行動層面,先把揹包扔過牆去。
其實,有些時候,我也會拖延,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回答這個問題(痛定思痛)。在克服拖延的路上,你並不孤單,因為有我,和你一起走。
-
6 # 一如減法整理
面對拖延症,治療步驟如下:
1. 先認清自己做事情是真的拖拉,判斷的標準是以完成事情是否提前或踩著Deadline的點,如果是沒有Deadline 的事情,看看是否想到做這件事就會付諸行動;
2. 把拖拉的原因一一列出,原因可以是你當時不做該做的事情而去做其他事情的內心真實想法;
3. 給第2點列出來的原因對症下藥,開始治病;
4. Get started. 開始行動。比如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堆在晚上要睡覺的床上,想著晚上沒床睡覺,衣服就得趕緊整理啦。
Tips:
1. 在事情主觀的Deadline的基礎上,自己把完成時間再往前提;
2. 事情優先排序,重要的事情先處理;
3. 大事困難事,拆分為幾部分,一份份來瓦解完成;
4. 給自己設定一份獎勵,按時完成是這樣的獎勵,提前完成可以是更好的獎勵,以此來激勵自己。
回覆列表
大部分拖延症患者,都是因為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當你在做簡單或者熟手的事情時,你是不會去拖延的。
而面對一些比較複雜,還不熟練,需要交付的任務時,我們往往會選擇拖延。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動手。希望用眼前的安逸,來逃避可能出現的犯錯和出糗。
以前的我也經常拖延,但有一位老師的一句話拯救了我。這句話很簡單,但是當你去咀嚼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微妙之處。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一直想開始日更寫作,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經常為一篇文章絞盡腦汁,也憋不出來,更沒有勇氣釋出。直到聽到了這句話,我才領悟到,我想要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哪怕我寫上一整天也寫不出完美的文章來。
當你開始拖延糾結猶疑的時候,什麼都不用管,去做就好,行動,立刻行動。
如果你的大腦還是有很多借口冒出來,不妨把你的藉口寫出來,然後去分析它,面對它,你就會發現這些藉口是多麼的無力,多麼的可笑。
你的藉口有哪些?
1,沒時間。2,太累了。3,沒心情。4,計劃還不完善。5,沒找到合適的人。6,明天再開始。7,我就躺一會兒。8,下次再來。9,我覺得我做不到。10,我還沒想到更好的方法。。。
一旦開始分析你的藉口,你就會發現一切藉口都是笑話。
你要做的就是拋開完美情節,立刻,馬上,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