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聞異事大觀
-
2 # 普洱茶吧
“中華民族”一詞最早是由梁啟超提出的,出現在1902年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齊”。
“中華”是“中國”與“華夏”的合稱,自古有之。“中華”一詞,大約在魏晉時期即已出現,鍾信“天人合一”觀念的哲人從“中國”和“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複合而成的。“中”側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華”側重民族(人),寓意為華夏族群(漢族的前身)。文獻記錄最早出現在晉朝時期桓溫的《請還都洛陽疏》:“自強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至南北朝時期已普遍使用。
-
3 # 少吃多運動
文獻記錄最早出現在晉朝桓溫的《請還都洛陽疏》,自強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權幸揚越。。。誠宜遠圖廟算,大存經略,光復舊京,疆理華夏。。近代1902年,梁啟超首次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
大約在5000年前,當中華民族開始形成時,其族稱為“華”。
漢朝以後,開始出現“中華”的族稱。至19世紀末,作為近代民族學術語的“民族”概念傳入中國後,“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學詞彙也應運而生。
雖然“華”、“中華”、“中華民族”這些族稱之間小有差異,但其內涵卻是一致的,即指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華民族”的“華”肇始於中國歷史上五帝時代之最後一帝舜的名字“華”。
“五帝”時代是中國原始社會晚期部落聯盟時代。五帝時代的“帝”即部落聯盟首領。“舜”是諡號,即死後所進的尊號。《諡法》曰:“仁聖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稱。“虞”本是帝堯時掌山之官,即部落聯盟中負責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鳥獸的部落世襲公職名稱。
中國上古有“以官為氏”的習俗,即以其在部落聯盟中所擔任的公職名稱為部落名稱,故稱其部落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時,部落聯盟向民族和國家發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變為朝代名稱,如同夏后氏之稱為夏朝。按先秦文獻記載,有虞氏是中國歷史上先於夏朝的第一個朝代,雖然這個朝代還帶有若干部落聯盟的痕跡。中國現存最古的一部史書《尚書》,即以《虞書》為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