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05030818024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這句詞講的是孤獨。

    當然,寫這首詞時,蘇東坡大概已經五六十歲了,他的孤獨也許更多來自舉目無親。但孤獨是會成長的,多數人從20歲開始體驗孤獨,到40歲成為人生常態,到60歲便只能寫寫詩詞了。

    但我二三十歲,卻是有共鳴的。我們這代年輕人,太多人離家在外,在大城市打拼,時間越久,越發現人與人之間無法相互理解,越來越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越來越想對自己好點。中秋節比起回家團圓,更想一個人窩在大城市,買盒價格昂貴的月餅,吃幾頓大餐,獨自熬一個沒有工作的夜。

    這就是一種孤獨。

    記得看張佳瑋說過,離家之後,總有一些比看月亮更重要的事。人的成長總會有一個階段,一個你需要為生計、為責任奔波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中秋佳節,人往往卻沒那麼渴望團圓,生活也沒時間讓你們團圓。

    這個階段,人更多的感受就是孤獨。

    心理諮詢中很愛說一個詞叫『共情』,你想治癒一個痛苦的人,首先要理解他的痛苦。你想幫助一個孤獨的人,首先要理解他的孤獨。但問題在於,不同人的經歷千奇百怪,共情能力再強的人,也不大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

    我們總說偉大的人往往不被理解。但這其實和他是否偉大並無關係,每個平凡的人照樣不被理解。當你不被理解,想喝酒卻無人把盞,甚至說話無人傾聽,無人聽懂,這大概是一種最大的孤獨。

    不知道『誰與共孤光』,把盞時也只能悽然遠望。區別是蘇東坡心裡有個念想,他還可以『北望』,我們許多人卻不知望向何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的小拇指指甲分兩半,有科學解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