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emga1557

    基因(遺傳因子)是產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援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效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資訊。環境和遺傳的互相依賴,演繹著生命的繁衍、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雙重屬性:物質性(存在方式)和資訊性(根本屬性)。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組成簡單生命最少要265到350個基因。(這涉及到了基因工作組的力量,人類的基因工作組與果蠅的基本相似)擴充套件資料:基因檢測對某些疾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宮頸癌等。可以發現家族易感基因,進行零級預防,延緩臨床症狀的出現。一位來自美國的女患者瑪麗,其父不到50歲時就被確診為早期胃癌,是基因MSH2陽性。瑪麗在30歲的時候也去做了胃鏡和腸鏡檢測,都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之後她又做了這方面基因的檢測,如果MSH2基因是陽性的話,說明她以後患胃癌的風險很高。一級直系家屬中有人得了癌症,就應該做一個基因檢測。一旦發現也有易感基因,就要提早進行篩查。比如普通人是從45歲開始做胃腸鏡篩查,如果有家族遺傳背景,有易感基因,就應該提前到三十多歲。假如患者48歲得了胃癌,一級親屬最好從38歲就開始做胃鏡篩查及基因檢測。被確診為癌症的病人,做一個基因檢測,有利於腫瘤分型和疾病進展監測,而且可用於精準治療。比如白血病,根據基因分型來確診是哪種亞型,有利於治療方案的選擇;在白血病緩解期進行基因突變的檢測,可以據此判斷藥效及預後情況。在歐美及日本癌症的診斷及治療已經進入全面的基因時代。一位患者患了癌症,不僅要做病理診斷還要做全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進而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包括化療、突變點生物肽的制定及選擇,以及家族癌症風險評估。我們國家也已經開展了癌症基因檢查,但是在個體化點突變生物肽的制定和選擇上還有待發展。基因檢測是有侷限的,它存在特異性及敏感性的問題。如果基因的突變導致了蛋白的改變,就會產生癌症。但這個基因在突變過程中,我們人類還有一個修復基因,來糾正它的錯誤。其實正常人的基因每天都在突變,但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人得癌症,就是因為有修復基因的存在。當突變和修復失衡,蛋白質發生了變異,人體才會失去正常功能。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癌變,但是大部分並沒有形成癌症。所以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是基因檢測的侷限性所在。很多歐美國家現在已開始進行蛋白質的預測,不過這個還是在一個初步研究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格地格怎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