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從日本姓氏的根源說起. 日本和中國一樣,姓和氏是分開的.日本的姓多是天皇所賜,代表一種榮耀的象徵,比如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稲置都是賜姓.而"氏"則是代表族群的象徵,比如"葛城氏","源氏","藤原氏"等. 在戰國時代姓氏已經混淆並且平常都不會被提及,多用的是"苗字".苗字代表的大致是他的住所.而普通農民即無姓和氏,也沒資格稱苗字,只有名. 樓主所說的經常改名的例子,可以分以下幾種: 1.以武田信玄為例,武田信玄本名武田晴信,晚年出家後入道法名信玄,實際上的全稱應該是"源氏(氏)朝臣(姓)武田(苗字)晴信(名)入道信玄(道號)".實際上沒有改名,只是多了道號. 2.以長尾景虎為例,長尾景虎即上杉謙信.在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家之後苗字改成了上杉,實際上"姓氏"都沒有改變.稱上杉景虎.這種現象在中世紀的歐洲也很常見,說什麼"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純粹是對歷史缺乏瞭解.後蒙將軍足利義輝賜字"輝",改名上杉輝虎.這也和"恥辱"沒多大關係,中國古代皇帝賜字改名的不計其數.. 最後晚年出家入道道號"謙信". 全稱應該是"源氏(氏)朝臣(姓)上杉(苗字)輝虎(名)入道謙信(道號)".這是屬於真正改名的例子,並且由於出家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多次改名. 第二種例子改名的原因很多,即有長尾景虎因將軍賜字而改名的例子,也有松平元康因擺脫今川家屈辱而改名的例子(去掉今川義元賜字"元"改名家康). 對於樓主來說造成改名頻繁印象的原因就是沒有區分武將出家後的道號和他們真正的名字.
這得從日本姓氏的根源說起. 日本和中國一樣,姓和氏是分開的.日本的姓多是天皇所賜,代表一種榮耀的象徵,比如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稲置都是賜姓.而"氏"則是代表族群的象徵,比如"葛城氏","源氏","藤原氏"等. 在戰國時代姓氏已經混淆並且平常都不會被提及,多用的是"苗字".苗字代表的大致是他的住所.而普通農民即無姓和氏,也沒資格稱苗字,只有名. 樓主所說的經常改名的例子,可以分以下幾種: 1.以武田信玄為例,武田信玄本名武田晴信,晚年出家後入道法名信玄,實際上的全稱應該是"源氏(氏)朝臣(姓)武田(苗字)晴信(名)入道信玄(道號)".實際上沒有改名,只是多了道號. 2.以長尾景虎為例,長尾景虎即上杉謙信.在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家之後苗字改成了上杉,實際上"姓氏"都沒有改變.稱上杉景虎.這種現象在中世紀的歐洲也很常見,說什麼"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純粹是對歷史缺乏瞭解.後蒙將軍足利義輝賜字"輝",改名上杉輝虎.這也和"恥辱"沒多大關係,中國古代皇帝賜字改名的不計其數.. 最後晚年出家入道道號"謙信". 全稱應該是"源氏(氏)朝臣(姓)上杉(苗字)輝虎(名)入道謙信(道號)".這是屬於真正改名的例子,並且由於出家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多次改名. 第二種例子改名的原因很多,即有長尾景虎因將軍賜字而改名的例子,也有松平元康因擺脫今川家屈辱而改名的例子(去掉今川義元賜字"元"改名家康). 對於樓主來說造成改名頻繁印象的原因就是沒有區分武將出家後的道號和他們真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