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吶喊》與《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和成熟的標誌。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鑑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鑑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誌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魯迅先生的《吶喊》與《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和成熟的標誌。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鑑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鑑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誌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