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子天
-
2 # 笑臉包公1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大年三十到初三的習俗較為統一,真正的過年應該是從除夕開始。
記憶中除夕當天,都是長輩們最忙碌的一天,他們力所能及的做著最好的飯菜,不斷念叨著過年的規矩,準備著鞭炮之後的團圓飯,以及十二點後的鞭炮封門。
記憶中的大年初一是我們華人最為客氣最懂禮貌的一天,不管相識與否,對視間都能抱以微笑。親戚朋友間更是客客氣氣,極盡美言,那時候的狀態是和諧社會最為具體的表現。
初二多半是成了家的女人回孃家的習俗,一對對新婚夫婦是走得最早的一班人。老夫老妻也是拖兒帶女去往岳父岳母家,在推杯換盞間,在麻將聲中度過一年最為清閒的一天,只是忙壞了老泰山一家。
初三是下年,這一天民間是不允許走家串戶的。可以結伴出去遊玩,唯獨不能去他人家中。
初四初五在很多地方是拜財神的日子,做生意的人尤其看重。似乎一年好的光景都在此刻決定一般。去寺廟磕頭,燒高香,捐香火是這種儀式的主要表現形式。
如果女方是城裡的,男方是農村的,當然在女方家過年了。農村兒子娶了城裡姑娘就要成為女方家的人,結婚後三年不得回父母家。
大年三十破舊俗,
女兒女婿送祝福。
千門萬戶樹新風,
早把惡俗連根除。
祝在孃家過年的已婚姑娘新年快樂,來年工作順利。祝她的父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