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來茶廬
-
2 # 森貓心理
我覺得這樣的人最本質其實孤獨。
一、孤獨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孤獨是人的一種常態。孤獨,更多的是一種心境。
不管周圍人如何喧鬧,只想處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只有這樣才覺得生活的舒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相處。這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高貴。
二、社交障礙以及社會適應
題中提到了離開社會競爭而自我封閉,提出這種問題的人,內心應該是厭惡社會競爭的。
可能算是社會適應不良,或者也存在一些社交方面的問題。
要辯證的看待社會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的進化歷史已經說明社會競爭的必要性。應該儘量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自我封閉。
三、與世隔絕實際上是渴望理解與愛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是一個社會性群體,他必須在社會中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如果想要脫離社會競爭而自我封閉,說明這個社會沒有滿足社交需求。也沒有獲得更多的愛和理解。
與其想離開社會,不如先去看看周圍的人。感受一下愛和理解。再做選擇!
-
3 # 和風戲雨75
首先要明白自我封閉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離開社會,斷絕很多的社交關係,讓自己徹底的迴歸到原始的狀態,這個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無法想象的,畢竟21世紀的現在因為網路和社交,讓自己生活得到了很多的便利。
但樓主問道了是離開社交徹底的進入封閉狀態,在我看來有點逃避現實的,畢竟現在這個社會比起前面的時代,有很多的機會,能夠徹底的發揮自己能力,讓自己完成各種的夢想。
而如果你已經實現了這些的話,想必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比較好理解,要說進入自我封閉狀態,就是每天養花澆水,留下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思考了解自己,也能過放慢在城市中的快節奏,使其讓自己不必為了所謂雜事而錯失掉很多的東西,當然更重要的是陪伴家人,讓自己能夠陪著家人到老。
反正說了這麼多都是要看自己所在的階段,不能夠一味離開社交競爭從而封閉自我,而是應該明白瞭解。
回覆列表
每天清晨被鳥聲喚醒,然後起來打掃房間,清掃桌椅。窗明几淨後,坐下來喝上一個小時的工夫茶。邊看書,或聽曲。準備午飯,可以做得精緻,也可以簡單了事,但衛生健康。
午飯後,洗個澡,睡個午覺,起來,喝茶看一會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