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繪本親子閱讀推廣者,經常收到一些家長的諮詢問題,他們在持久堅持繪本親子閱讀的同時,也希望更好地精讀每一本繪本,讓孩子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和收穫。以下,我結合繪本《道格拉斯要抱抱》,跟學前孩子的媽媽們分享一下我的精讀方式:
《大熊道格拉斯》系列繪本《道格拉斯要抱抱》,特有的萌萌的畫風,易懂的文字,小動物之間友情和親情的可愛故事,給孩子們帶來積極向上的引導和享受。最後一頁提供了十幾種抱抱的形式,作者大衛.梅林用這樣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們:親子閱讀,到這裡,應該玩起來!更重要的是:對於6歲以下的寶Bora說,媽媽的懷抱是這一階段孩子特別需要的。寶寶和媽媽、爸爸一起讀這個故事,然後再來玩那些個愛的抱抱,感受充滿溫暖愛意的親情,這正是我們首選的孩童睡前故事!
專家都說不要讓繪本成為孩子學習知識的工具,但繪本在此方面的作用從來都是存在的。如果爸爸媽媽在家裡能掌握好尺度,孩子不會感受到壓力和被動學習,豈不是有更好的順其自然的效果?比如:當玩過抱抱後,寶寶很想再聽一遍故事,我們就可以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與孩子共同走進故事,完成第二次閱讀。
最簡單的就是回憶故事的發展過程,讓孩子引領故事的發展,練習的是記憶力、歸納和表達力:道格拉斯想要最棒的抱抱,那麼他分別都試過了哪些抱抱呢?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可以讓他自己回憶並表達出來,也可以家長說前半截,孩子答後半截:
大大的抱抱是什麼——
高高的抱抱是什麼——
軟軟的抱抱是什麼——
細節提示練習觀察和邏輯力:當孩子為自己的記憶力“驚”而興奮不已的時候,你還可以出新招:邊行走在故事中,邊表演與故事相關的細節:
道格拉斯還想抱樹上的——貓頭鷹(拿出創可貼,讓孩子說說看貓頭鷹為什麼需要創可貼?)
洞裡的——兔子(倒床上學著圖中的兔子用後腿吃胡蘿蔔,讓孩子想想這來自封底的一幕,他是否看清楚了?)
故事裡還有故事——想像力訓練不是亂想,需要有堅實的支撐,繪本故事就是孩子想像的沃土。當我們認為一本關於抱抱的故事讀過幾遍,玩過幾種方式後,就已經完成了它的價值,可以束之高閣了嗎?當孩子進入小學進入寫作練習後,《大熊道格拉斯要抱抱》重出江湖了,這會兒,可以讓孩子從早已熟悉的故事中摸索出另一條故事線——小兔子的故事,從封面到扉頁到封底,小兔子從來沒有缺席過,孩子非常清楚它經歷的每一件事,這時候,寫出它的故事不僅憑記憶,還要憑想像和更多的積累,在指導下完成一次故事的創作,一定會讓孩子對寫作產生深厚了興趣。
在家裡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一個深入和延伸,不比學校,我們更要在無痕跡、多變化,緊貼孩子興趣。所以,延伸活動不是閱讀完後必須馬上進行的,只是一個備用。如果孩子是睡前故事的話,再進行進一步討論可能會妨礙休息,這就得不償失了;再比如,如果孩子聽了這個故事,沒有表現出很大興趣,那麼暫且不再要求孩子和你進行延伸交流,這樣做才是正確的保護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延伸作為週末重讀繪本時候的增加節目,這樣孩子更輕鬆,效果也更好。
精讀不光重形式,更要看核心:以上的多種學習和體驗式閱讀方式,讓孩子開心快樂,親子關係融洽深化,也能讓孩子記憶、表達、邏輯思維和想像力訓練變得輕鬆有效。
作為一名繪本親子閱讀推廣者,經常收到一些家長的諮詢問題,他們在持久堅持繪本親子閱讀的同時,也希望更好地精讀每一本繪本,讓孩子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和收穫。以下,我結合繪本《道格拉斯要抱抱》,跟學前孩子的媽媽們分享一下我的精讀方式:
《大熊道格拉斯》系列繪本《道格拉斯要抱抱》,特有的萌萌的畫風,易懂的文字,小動物之間友情和親情的可愛故事,給孩子們帶來積極向上的引導和享受。最後一頁提供了十幾種抱抱的形式,作者大衛.梅林用這樣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們:親子閱讀,到這裡,應該玩起來!更重要的是:對於6歲以下的寶Bora說,媽媽的懷抱是這一階段孩子特別需要的。寶寶和媽媽、爸爸一起讀這個故事,然後再來玩那些個愛的抱抱,感受充滿溫暖愛意的親情,這正是我們首選的孩童睡前故事!
專家都說不要讓繪本成為孩子學習知識的工具,但繪本在此方面的作用從來都是存在的。如果爸爸媽媽在家裡能掌握好尺度,孩子不會感受到壓力和被動學習,豈不是有更好的順其自然的效果?比如:當玩過抱抱後,寶寶很想再聽一遍故事,我們就可以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與孩子共同走進故事,完成第二次閱讀。
最簡單的就是回憶故事的發展過程,讓孩子引領故事的發展,練習的是記憶力、歸納和表達力:道格拉斯想要最棒的抱抱,那麼他分別都試過了哪些抱抱呢?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可以讓他自己回憶並表達出來,也可以家長說前半截,孩子答後半截:
大大的抱抱是什麼——
高高的抱抱是什麼——
軟軟的抱抱是什麼——
細節提示練習觀察和邏輯力:當孩子為自己的記憶力“驚”而興奮不已的時候,你還可以出新招:邊行走在故事中,邊表演與故事相關的細節:
道格拉斯還想抱樹上的——貓頭鷹(拿出創可貼,讓孩子說說看貓頭鷹為什麼需要創可貼?)
洞裡的——兔子(倒床上學著圖中的兔子用後腿吃胡蘿蔔,讓孩子想想這來自封底的一幕,他是否看清楚了?)
故事裡還有故事——想像力訓練不是亂想,需要有堅實的支撐,繪本故事就是孩子想像的沃土。當我們認為一本關於抱抱的故事讀過幾遍,玩過幾種方式後,就已經完成了它的價值,可以束之高閣了嗎?當孩子進入小學進入寫作練習後,《大熊道格拉斯要抱抱》重出江湖了,這會兒,可以讓孩子從早已熟悉的故事中摸索出另一條故事線——小兔子的故事,從封面到扉頁到封底,小兔子從來沒有缺席過,孩子非常清楚它經歷的每一件事,這時候,寫出它的故事不僅憑記憶,還要憑想像和更多的積累,在指導下完成一次故事的創作,一定會讓孩子對寫作產生深厚了興趣。
特別提醒:在家裡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一個深入和延伸,不比學校,我們更要在無痕跡、多變化,緊貼孩子興趣。所以,延伸活動不是閱讀完後必須馬上進行的,只是一個備用。如果孩子是睡前故事的話,再進行進一步討論可能會妨礙休息,這就得不償失了;再比如,如果孩子聽了這個故事,沒有表現出很大興趣,那麼暫且不再要求孩子和你進行延伸交流,這樣做才是正確的保護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延伸作為週末重讀繪本時候的增加節目,這樣孩子更輕鬆,效果也更好。
精讀不光重形式,更要看核心:以上的多種學習和體驗式閱讀方式,讓孩子開心快樂,親子關係融洽深化,也能讓孩子記憶、表達、邏輯思維和想像力訓練變得輕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