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哥論史
-
2 # 魏小天I
首先,蒙古人從開始南下入侵到滅金滅宋,確實屠戮了大量平民;其次,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華夏,對漢族有偏見歧視是在所難免,比如元朝實行“四等人制”。但是,在征服華夏的過程中蒙古統治者對受降方式有了轉變,從開始所到之處無不屠城,到後來破襄陽滅大理,已是嚴令禁止騷擾平民。最後,元朝為了恢復經濟,啟用漢人官吏主持地方大局,安置流離失所的平民恢復農業生產,休養生息。我們應該尊重歷史嚴肅性,客觀看待史實。
-
3 # 大國之巔
南宋滅亡後,元朝在中原大地的統治延續了僅僅97年,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元朝的短命,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就是沒能完全容納入漢文化,最終被漢人(蒙古人口中的南人)推翻。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漢文化作為分支的朝代,唯一一個對漢文化沒興趣的朝代。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帝國仍將發家的漠北地區,作為他們的首腦機關,而大元只是他們的一隅。在大元統治的大片中原土地上,漢人和漢文化只是一個枝葉,還存在著其他的民族、文化和宗教。
元朝統治者採取的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共治國家的方式,他們對藏傳佛教興趣濃厚,對儒家毫無興趣。他們對漢字、華夏禮儀、典章服飾興趣缺乏,也對農業生產採取了放任的態度,這與華夏所有封建王朝,對農耕大力推行的態度完全不同。
元朝統治者不喜歡農耕,反而對商業貿易很推崇。雖然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實行了"漢法",但隨著他人亡政息,並沒有被後代完全推行下去。草原文化對於他們來說是根本之重,農業文化對於他們來說是枝葉。
元朝的海外貿易高度發達,福建的泉州成為亞洲最大的貿易港。在蒙古人面前,過去長期存在於人們腦中,儒家治國的漢文化等概念被徹底拋棄,他們不避皇帝"諱",因為他們是高度自信的"馬上民族"。
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堂堂儒家竟然跟乞丐成了難兄難弟的末流。
同時,在元朝中期之後,皇帝很短命,平均在位1.85年,元宗室內部鬥爭激烈。他們搞了很多不平等、不合理的政策,最終導致民間積壓的怒火和不滿爆發,釀成元末農民起義大勢。
影視劇中的察罕帖木兒形象
在元末風雲變幻之際,察罕帖木兒(金庸小說裡趙敏她爹)、孛羅帖木兒這兩員統帥在擊退紅巾軍後,立刻開始爭奪山西和河北。察罕帖木兒收復山東後持功勞自大不滿,被刺身亡。
而另一名立有大功的統帥李思齊,在擊破紅巾軍後擁兵陝西,觀望天下大勢。察罕帖木兒的兒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進攻數次,都不得以破,最終李思齊降大明。
元朝在最關鍵時期,卻出現有功統帥不斷爭功、觀望形勢等事情,說明他們自己人都厭倦元朝上層統治者,最終因內訌過多,又遇上戰略高手朱元璋,良將徐達、猛將常遇春等在中國歷史上都排得上號的皇帝、大將,又怎能不迅速敗亡?
回覆列表
元朝在征服南宋過程中殺很多人。打下江山後忽必烈也任用漢人進行管理,其本上實行寬鬆的政策,特別是對外貿易 大量出口瓷器 元青花瓷一直聞名於世,當時泉州是有名的世界大港。元對漢人文化傳統 儒家學說一直不感興趣。因而沒有被漢化 和世界交流很順暢。
到了明朝朱元璋開始了小農經濟 關閉了對外貿易 中國終止了對外交流終止。由此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