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毒聚一方
-
2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量子理論認為電子組成的氣體被壓縮時,只有有限個最低能量狀態。形象地說:如果引力是籃子,電子是蘋果,泡利不相容原理要求蘋果只能一個一個整齊排列在籃子裡(一個位置只能放一個蘋果,不能重疊,也就不能塌縮),這就是白矮星。如果壓力再大,電子和質子結合成中子,白矮星就會塌縮。
量子理論還認為,中子組成的氣體被壓縮時,也只有有限個最低能量狀態。 儘管引力壓力巨大,中子也只能一個一個填充這些能量狀態而不能相互重疊(不塌縮),這就是中子星。
說起這事,不得不說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愛丁堡爵士曾經當者眾院士的面,把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印度人的論文撕成兩半。
-
3 # 時空通訊阻止中子星繼續坍縮的力是引力。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成中子星的是引力,阻止中子星成為黑洞的也是引力。
宇宙中星體生生滅滅,天體執行都是在引力擾動下進行的,可以說引力是宇宙湧動之源。中子星也是這樣,足夠大的引力導致生成了中子星,引力再大點中子星就撐不住了還會坍縮成黑洞。
當一箇中等質量的恆星,也就是大於8個太陽質量的恆星中心核聚變能源消耗殆盡後,就會發生坍縮。這是因為原來核聚變導致的巨大爆發力抵消恆星巨大引力的條件消失了,巨大的引力導致的壓力達到把原子壓碎,把電子壓進了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使原子變成僅由中子組成,因此成為一個巨大的專一由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一箇中子星就誕生了。
一個典型的中子星半徑為10~20公里,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小的天體,卻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我們人類不要說肉眼,就是用最現代的儀器,現在也還難以看清原子核的樣子。但中子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由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也就是說這個由中子組成的原子核是10~20公里半徑大一個球!
因此這個球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上面一立方厘米的物質有1~20億噸重,其重力場導致的逃逸速度達到一半光速,即每秒15萬公里,使得光經過它附近時也被拉成了拋物線,只能歪歪嘰嘰的勉強逃脫。
這個時候的中子星的引力和壓力被中子簡併壓支撐住了,就是中子與中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以及中子本身的量子簡併壓力,就阻止了它進一步的坍縮。
這種中子簡併壓形成均衡狀態的依據還是質量,當質量發生變化時,引力均衡就會打破。中子星的前身是大於8倍小於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死亡時發生超新星大爆發,拋棄了絕大部分質量,中心一小部分(約太陽質量的1.35~2.1倍)坍縮成緻密極端的天體。
如果這個中子星質量大於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1.5~3.0倍太陽質量),這個中子星的中子簡併壓就支撐不住了,就會繼續坍縮,並陷入可怕的無限壓縮中,最終成為一個黑洞。
黑洞的中心是一個無限小到無體積的奇點,這是個超時空的玩意,已經不是我們世界能夠認知的東西了,裡面啥樣誰也不知道。
-
4 # 明學23
阻止中子星成為黑洞的力是壓強,也可以說是我們所說的強相互作用,其實它不是一種力,是能量張量,這種能量張量的特徵你壓縮它,它便反作用於你,類似於固體的彈性力。其實彈性力與核力的性質完全一致。
相關內容
- 假如太陽坍縮為黑洞,那麼地球受到的引力是保持不變嗎?
- 有沒有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中間的夸克星?
-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是恆星死亡的產物,黑洞質量超過極限不會產生質量更大的天體嗎?
- 黑洞或中子星這種大質量大密度的天體相撞後,損失的質量都變成能量還是會有“碎片”?
- 黑洞向外輻射質量減少到臨界值會發生爆炸變成中子星、白矮星嗎?是否被觀測到過?
- 早期宇宙體積很小,密度很大,為什麼不坍縮成黑洞而是大爆炸?
- 黑洞中心有沒有可能還是中子星,只是質量大到形成視界,你怎麼看?
- 恆星演化的最終結果只能是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嗎?是否存在爆炸後徹底被摧毀的情況?
- 如果太陽瞬間被冷卻到1K,太陽會坍縮成黑洞嗎?
- 比錢德拉塞卡極限大,可以坍縮成一個黑洞,那要是說比這個極限小或者相等,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概念不對,他不是阻止中子星坍塌需要什麼力,而是想把中子星坍塌壓縮成黑洞需要什麼力學能量環境,也就是說這個壓力需要多大才可以達到把中子星變成黑洞,其實無非就是最普通的壓力,而壓力來自哪裡?質量!只要中子星總質量超過一定的值就會直接變成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