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已點出“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訴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沒處可說,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來作伴了.這兩句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化出來的,陶詩說:“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不過那只是“兩人”,李白多邀了一個明月,所以是“對影成三人”了.然而,明月是不會喝酒的,影子也只會默默地跟隨著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結果還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獨酌.但是有這樣兩個伴侶究竟是好的,“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在月和影的伴隨下,及時地行樂吧!下面接著寫歌舞行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徘徊”,是說月被我的歌聲感動了,總在我身邊徘徊著不肯離去.“影零亂”,是說影也在隨著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不很規矩的舞姿.這時,詩人和他們已達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來說:“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趁醒著的時候三人結交成好朋友,醉後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捨得和他們分散的,最後兩句說:“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無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無情遊”是超出於一般世俗關係的交遊.李白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係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的最真誠的.他在人間找不到這種友誼,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約,希望同他們永遠結下無情之遊,並在高高的天上相會.“雲漢”,就是銀河,這裡泛指遠離塵世的天界.這兩句詩雖然表現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這種思想並不完全是消極的,就其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關係的厭惡與否定而言,應當說是含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的.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於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裡,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徵了.他常常借明月寄託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裡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的嚮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汙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託了那麼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遊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已點出“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訴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沒處可說,只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請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來作伴了.這兩句是從陶淵明的《雜詩》中化出來的,陶詩說:“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不過那只是“兩人”,李白多邀了一個明月,所以是“對影成三人”了.然而,明月是不會喝酒的,影子也只會默默地跟隨著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結果還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獨酌.但是有這樣兩個伴侶究竟是好的,“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在月和影的伴隨下,及時地行樂吧!下面接著寫歌舞行樂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徘徊”,是說月被我的歌聲感動了,總在我身邊徘徊著不肯離去.“影零亂”,是說影也在隨著自己的身體做出各種不很規矩的舞姿.這時,詩人和他們已達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來說:“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趁醒著的時候三人結交成好朋友,醉後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捨得和他們分散的,最後兩句說:“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無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無情遊”是超出於一般世俗關係的交遊.李白認為這種擺脫了利害關係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的最真誠的.他在人間找不到這種友誼,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約,希望同他們永遠結下無情之遊,並在高高的天上相會.“雲漢”,就是銀河,這裡泛指遠離塵世的天界.這兩句詩雖然表現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這種思想並不完全是消極的,就其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庸俗關係的厭惡與否定而言,應當說是含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的.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於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裡,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徵了.他常常借明月寄託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裡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的嚮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汙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託了那麼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遊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