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02603971534

    操作步驟: 1.滴加瑞氏吉姆薩A液(約0.5ml-0.8ml)塗片上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63566,並讓染液覆蓋整個標本染色1min; 2. 再將瑞氏吉姆薩B液加於A液上面(滴加量為A液的2-3倍),以嘴或洗耳球吹出微風使液麵產生漣漪狀,使兩液充分混合,染色3-10min。(染血片時間可略短,染骨髓片時間應視細胞量多少而異) 3.水洗(沖洗時不能先倒掉染液,應以流水衝去,以防有沉渣沉澱在標本上),乾燥、鏡檢。 注意事項: 1. 染色時間須視何種標本,塗片厚度,有核細胞多少,何種細胞及室溫等而定;通常染血液塗片時滴加B液後染2-4分鐘,染骨髓片則應不少於8分鐘;氣溫較低時,可適當延長染色時間。染色結果如出現嗜酸性粒細胞變鹼,則考慮是否染色時間太長所致。 2.做骨髓塗片時,因為骨髓纖維蛋白含量較高,凝固較快,所以塗片過程要快。骨髓不可用草酸鹽抗凝,否則會使血細胞核變形,核染色質緻密,胞漿空泡形成,出現草酸鹽結晶。 3.染液量需充足,勿使染液蒸發乾燥,以防染料沉著於塗片上。 4.做細胞染色時,當天氣寒冷或溼度較大時,應於37℃溫箱中保溫促幹,以免細胞變形縮小或在染色時脫片。 5.染料放置時間越長,染色效果越好。 6. 本試劑應由專業人員使用。 拓展資料 Wrfeht和Giemsa都於1902年報告了各自的新的血液學染色劑,其主要特點是在製備多色性亞甲藍(主要指天青B)方面做了改進,使血細胞和瘧原蟲著色較好,操作簡便。 上述染色法均是含伊紅和亞甲基藍衍生物的複合染料。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瑞氏染色法常用於血液、其他體液、分泌物和排洩物塗片中各種細胞的染色,有利於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及對細胞進行分類檢查。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分兩相進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紅與細胞中的鹼性物質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等結合;鹼性染料天青B與細胞中的酸性物質如核染色質(chro-matin)、特異中性顆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質結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紅在適宜條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紅複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這種複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應的基礎。 Romanowsky-Giemsa效應包括:①白細胞核染色質染成紫色,瘧原蟲的染色質染成紅色;②中性粒細胞的顆粒及血小板顆粒區染成紫色;③產生本效應必須有兩種染料參與,一種是天青B,另一種是伊紅。 Wittekind(1985)指出,天青B與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結合,而伊紅既與DNA分子中的陽離子部位結合,又與天青B結合,與天青B的結合力來源於電子供一受體的電子轉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與伊紅分子中的叛基(-COOH)間形成氫鍵。因此,天青B是噻嗪類染料中能與伊紅形成複合物的最佳選擇,因為擁有四個甲基側鏈的亞甲藍不能以氫鍵與伊紅結合。 甲醇除作為染料的溶劑,能將瑞氏染料解離成帶正電荷的天青B和帶負電荷伊紅外,因其具有脫水力,還可將細胞固定為一定形態,並使蛋白沉澱為顆粒狀、網狀結構,增加細胞與染料的接觸表面,增強染色效果。 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染料等對環境的州值非常敏感。如環境偏酸,氫離子增多,降低對鹼性染料的親和力;增強伊紅著色,出現異常紅染;相反,則可出現異常藍染。最佳環境應維持在PH值6 4~6、8.因此,必須使用緩衝溶液。 : _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_醫學教育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蓮子燉燕窩可以隔夜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