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兩種原因:1、得了膚黴病,患有膚黴病的錦鯉不僅會出現蹭缸的現象,它還會表現出煩躁不安,遊動失常,食慾不振,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消瘦而死。肉眼觀察可以看見患處組織紅腫,長出一叢叢絮毛狀菌絲,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狀在水中飄動,很容易辨認的。2、錦鯉的身上有寄生蟲,比如魚蝨、魚怪、小瓜蟲、三帶蟲、指環蟲、車輪蟲等,這些寄生蟲的出現會讓錦鯉感到非常不舒服,因而就會去蹭缸。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小瓜蟲病,也是白點病,其症狀就是在錦鯉體表、鰭條、鰓部會附著白點,肉眼可見。病魚在水中反應遲鈍,遊動緩慢,不再進食,成群的遊動在缸邊或者浮在水面,而且會不時的摩擦錦鯉魚缸的四壁,不久就會死亡。不過白點病也是很好治療的,當溫度達到28度以上時,小瓜蟲就會死亡。拓展資料水黴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又稱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稱膚黴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引起這種病的病原體在到目前已經發現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黴和綿黴。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水黴目水黴科的水黴屬和綿黴屬。本病主要在水溫較低的時候易發病,所以提高水的溫度是治療本病的關鍵。病因水黴菌廣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鹹水水域及潮溼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機物上腐生,為一種常在的黴菌,主要有水黴目(Saprolegniales)、霜黴目(peronosporales)及水節黴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黴菌(Saprolegnia)最為常見,於10~15℃時最適合生長,25℃以上時各中的遊孢子(zoospore)繁殖力減弱,較不易感染。水黴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緊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魚只因擁擠、移動或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體表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黴病遊孢子即伺機附著,於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菌絲除寄生於壞死組織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組織,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圍組織,更而貫穿真皮深入肌肉,使面板與肌肉壞死崩解。治療方法1、病魚數量少可區域性操作的話,可以用含碘消毒劑浸泡,如濃度為20mg/L聚維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病魚20~30分鐘;2、或用800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3、或內服抗菌藥物(如磺胺類),防治細菌激發感染;4、市面上常見其他的防治水黴病漁藥種類。
一般有兩種原因:1、得了膚黴病,患有膚黴病的錦鯉不僅會出現蹭缸的現象,它還會表現出煩躁不安,遊動失常,食慾不振,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消瘦而死。肉眼觀察可以看見患處組織紅腫,長出一叢叢絮毛狀菌絲,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狀在水中飄動,很容易辨認的。2、錦鯉的身上有寄生蟲,比如魚蝨、魚怪、小瓜蟲、三帶蟲、指環蟲、車輪蟲等,這些寄生蟲的出現會讓錦鯉感到非常不舒服,因而就會去蹭缸。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小瓜蟲病,也是白點病,其症狀就是在錦鯉體表、鰭條、鰓部會附著白點,肉眼可見。病魚在水中反應遲鈍,遊動緩慢,不再進食,成群的遊動在缸邊或者浮在水面,而且會不時的摩擦錦鯉魚缸的四壁,不久就會死亡。不過白點病也是很好治療的,當溫度達到28度以上時,小瓜蟲就會死亡。拓展資料水黴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又稱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稱膚黴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引起這種病的病原體在到目前已經發現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黴和綿黴。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水黴目水黴科的水黴屬和綿黴屬。本病主要在水溫較低的時候易發病,所以提高水的溫度是治療本病的關鍵。病因水黴菌廣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鹹水水域及潮溼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機物上腐生,為一種常在的黴菌,主要有水黴目(Saprolegniales)、霜黴目(peronosporales)及水節黴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黴菌(Saprolegnia)最為常見,於10~15℃時最適合生長,25℃以上時各中的遊孢子(zoospore)繁殖力減弱,較不易感染。水黴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緊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魚只因擁擠、移動或其他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體表組織受傷,水中的水黴病遊孢子即伺機附著,於壞死組織上開始發芽形成菌絲,菌絲除寄生於壞死組織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組織,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圍組織,更而貫穿真皮深入肌肉,使面板與肌肉壞死崩解。治療方法1、病魚數量少可區域性操作的話,可以用含碘消毒劑浸泡,如濃度為20mg/L聚維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病魚20~30分鐘;2、或用800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3、或內服抗菌藥物(如磺胺類),防治細菌激發感染;4、市面上常見其他的防治水黴病漁藥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