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37°以上都屬於發燒。
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稱為發熱,又叫發燒。一般口腔溫度超過37.3℃,直腸溫度超過37.6℃,一 晝夜體溫波動在1℃以上稱為是發熱。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一、發熱的臨床分度 以(腋測法最常用)為標準,將發熱程度分為:
1.低熱:體溫為37.3~38.0℃。
2.中度發熱:體溫為38.1~39℃。
3.高熱:體溫為39.1~41.0℃。
4.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二、發熱的常見原因
1.感染性發熱(最常見):多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 患者除了有發熱的症狀以外,還有全身毒症狀。
2.非感染性發熱:主要原因有無菌性壞死物質的吸收,抗原-抗體反應,內分泌代謝障礙,面板散熱 減少,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等。
發燒,醫學術語,又稱發熱。發熱也稱發燒,是致熱源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但有時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進入高溫環境或熱水浴等均可使體溫較平時略高,這些透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
通常情況下37°以上都屬於發燒。
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稱為發熱,又叫發燒。一般口腔溫度超過37.3℃,直腸溫度超過37.6℃,一 晝夜體溫波動在1℃以上稱為是發熱。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一、發熱的臨床分度 以(腋測法最常用)為標準,將發熱程度分為:
1.低熱:體溫為37.3~38.0℃。
2.中度發熱:體溫為38.1~39℃。
3.高熱:體溫為39.1~41.0℃。
4.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二、發熱的常見原因
1.感染性發熱(最常見):多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 患者除了有發熱的症狀以外,還有全身毒症狀。
2.非感染性發熱:主要原因有無菌性壞死物質的吸收,抗原-抗體反應,內分泌代謝障礙,面板散熱 減少,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等。
拓展資料發燒,醫學術語,又稱發熱。發熱也稱發燒,是致熱源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重要臨床表現,可見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但有時體溫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況可有生理性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及妊娠期,進入高溫環境或熱水浴等均可使體溫較平時略高,這些透過自身調節可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