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亭殿閣

    提到中國古典英雄傳奇小說,《隋唐演義》和《水滸傳》不可不說,這兩部小說以嫻熟的筆法,高超的藝術加工,塑造出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瓦崗寨群雄和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可是與此同時,有一個疑惑也一直在人們心頭縈繞——同為起義軍,瓦崗寨眾將後成唐朝功臣,為什麼水泊梁山眾人卻成了犧牲品?答案錯綜複雜,但有兩點不容忽視,哪兩點呢?且看以下分解。

    第一點是從主觀因素而言的,那就是,兩相對比,瓦崗寨眾將的義氣情分比水滸一百零八好漢相差甚遠。何以見得?答案藏在書裡。

    《隋唐演義》裡,單雄信四世反唐是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了,前塵往事先不提,且單說這單雄信這四世反唐的緣由——當年瓦崗寨群雄因新主李密分道揚鑣,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人投了李唐,而單雄信則投了洛陽王世充。兩軍交戰,王世充戰敗,單雄信單騎闖唐營,被尉遲恭生擒活捉,因拒絕投降,李世民遂下令斬殺,監斬的正是昔日賈柳樓結義的瓦崗寨兄弟,不僅如此,行刑之前,這一幫兄弟還給他挨個敬行刑酒。單雄信看著這一幫曾經歃血為盟的兄弟,想起當日三十六人賈家樓上結拜,誓死不到唐營來的承諾,一時之間怒火中燒,酒也不喝了,破口大罵——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惱瓦崗眾英才。曾不記三十六人賈家樓上曾結拜,誓死不到唐營來?今日兵敗威何在,臨陣投降該不該?今生不能把仇報,二十年後某再來!單雄信罵的酣暢淋漓,其他人自知理虧,不敢多言,而此時此刻,程咬金卻語不驚人死不休,輪到他敬酒了,面不改色心不跳道:“單二哥,這第三杯酒是最要緊的。願你來世將這幫沒情義的朋友,一刀一個,慢慢的殺他。”這一句話,絲毫沒有顧及當年情誼,應了他的烏鴉嘴,單雄信死後怨恨難消,四世尋仇,之後的故事,由於篇幅問題,不便複述,總之在之後四世裡,瓦崗寨眾兄弟,每世都被他殺得個乾乾淨淨,到了單雄信的第四世,唐朝被他搞的烏煙瘴氣。讀來令人心寒,真真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相比起瓦崗英雄們的累世報復,水滸英雄的情誼令人動容——宋江臨死做了一件事,殺李逵,而且毫不避諱的道出理由:“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此情此景之下,李逵心中怕是五味雜陳吧,可繞是如此,他也沒有恨恨立下去單雄信一樣的毒誓,而是道:“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一語罷了,兩兩相擁,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未到傷心時啊!禍福同享,榮譽與共。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昔日梁山泊忠義堂結拜時的誓言,是真正做到了。

    說完了主觀因素,接下來說一說客觀因素,那就是瓦崗寨眾兄和水滸英雄的時代背景不一樣。

    這一點只需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瓦崗寨兄弟投李唐的時候,正處於改朝換代之時,加上李世民求賢如渴,自然得以封官;而水滸眾兄弟,他們在統治階級眼裡,那可是眼中釘肉中刺,是做夢都想掃除的匪寇,怎麼可能善終呢?當然,還有最本質的一點,李家說白了也是造反,巴不得天下英雄都來投誠;而水滸英雄面對的是朝廷,而且還是曾經他們造反的朝廷,人家肯定會收拾他們。

    綜合分析下來,瓦崗寨眾兄弟和水滸一百零八好漢對比,前者一在利益面前,可以隨時拋棄自家兄弟,不會對李唐江山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二來他們生逢其時,所以被李唐接納,還被稱之為功臣,其實說白了,這一群人白白為李家做了嫁衣;而後者一來重情重義,二來他們的領頭人並不是一個庸碌之輩,宋江歸順後,憑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功就做了楚州安撫使,對朝廷威脅太大了,所以不得不剷除。

    瓦崗寨眾兄弟也好,水滸一百零八好漢也罷,終究都在歷史裡做古,英雄往事,留給後人的,最後也只剩一聲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鈴域虎3和風駿5歐洲版效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