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根漫譚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問孔子“諦”這種祭祀的道理。孔子說:“我不知道啊。知道這些道理的人,他了解天下的道理,就像看手上的掌紋一樣清清明白呀。” 孔子一邊說,一邊指著自己的手掌。

    那麼,什麼是諦祭呢?諦祭是古代天子諸侯每年祭祀祖先的大典。按照周 禮,夏祭曰禘,秋祭曰嘗。

    孔子畢生追求“克己復禮”,難道他真的不知道“諦”這種祭祀的道理嗎?不是,他是知道了卻不說。因為“諦”的道理不是一句話二句話能說明白的,所以,孔子便用“不知道”來作託辭。老夫子心裡明白:與其說得不清不楚,還不如說不知道哩!

  • 2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八佾篇》,原文是: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禘之說”,就是禘祭的規定、道理或理論的意思。“禘”, 是天子祭祀宗廟的大祭、祭祀,只有天子才可以舉行。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引用趙伯循的註釋“成王以周公有大功勞,賜魯重祭,故得禘於周公之廟,以文王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由於魯國的始祖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功勞很大,故周成王特別允許魯國可以舉行“禘”這種祭祀,用以祭祀周文王,周公配享祭祀。

    本章的譯文是,有人問孔子禘祭的道理和規定,孔子回答:“我不知道,知道禘祭道理的人對於治理天下的事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一面說著,一面指著自己的手掌。

    本章從文字表面看比較好理解,但稍一深究就會覺的本章的內容存在矛盾。孔子既然說“知道禘祭道理的人對於治理天下的事可以說是瞭如指掌”,說明他對禘祭的道理不是不知道,但為什麼要回答“不知也”呢?只能是不想說或不能說,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認為由於禘祭所體現的正是周禮的根本,也就是孝道在天子祭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由於孔子所在魯國也舉行禘祭,不論是形式還是應有的內含,都是“失禮之中又失禮”,孔子還感嘆過“吾不欲觀之矣!”如果孔子回答知道,又該怎樣評價魯國存在的失禮現狀呢?也就是評論自己國家的失禮是忌諱的,是不符合禮的要求的。所以孔子在這裡回答“不知也”,實為不能也。透過回答“不知也”,體現了孔子自身遵循禮的行為,但是後面一句“知道禘祭道理的人對於治理天下的事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又明明白白的指出了禘祭的實質,就是禮的實質——仁孝誠敬,透過天子祭祀的形式得到充分的體現。

    朱熹在《論語集註》中的註釋“先王報本追遠之意,莫深於禘。非仁孝誠敬之至,不足以與此,非或人之所及也。而不王不禘之法,又魯之所當諱者,故以不知答之”。意思就是周朝古聖先王不忘根本、懷念自己的祖先的孝道,現象最充分的就在禘祭之禮中,如果沒有仁孝誠敬的內心,是做不到的。這個道理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魯國存在的“不王不法”的情況,孔子必須避諱,所以回答說“不知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正確抱姿,正確抱新生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