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ietr49411

    食物入口後經口腔的咀嚼吞嚥,進入食管再透過食管,進入胃和胃酸,各種消化液混合後進入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消化吸收,食物殘渣再經過大腸(盲腸,闌尾,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管),以糞便形式排出。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不同,排空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講稀的,流體狀態的食物比稠的、固體狀態的食物排空快,切碎的小塊食物比大塊的食物排空快。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糖類)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短,排空最快,一般大約2-3小時,蛋白質類食物從胃內排空需要4-5小時,脂肪類的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較長,排空最慢,大概需要6-8小時。擴充套件資料:注意事項:1、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平均量為150-200g,糞便量的多少與食物種類、數量及消化器管功能狀況有關,進食肉類蛋白質者較素食者量少。消化不良者因食物未完全消化吸收,糞中可見大量脂肪滴、澱粉粒或未完全消化的肌肉纖維,致使量和次數增加。2、顏色: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大便顏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十分密切。3、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便還可見於鋇餐造影后,這並百疾病所致生理性糞便。4、正常人糞便為成形軟便。當消化不良或患急性腸炎時,因腸蠕動快,吸收水分少,排便次數可增多;便秘時因糞便滯留在腸內時間過久,水分被吸收,使糞便乾結有時呈栗子樣;直腸、肛門狹窄或部分腸梗阻時,糞便常呈扁條形或帶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烽火佳人28集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