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起來看影視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篇》

      ==

      知勝有五:

      第一,知道作戰的時機,能戰即戰,不能戰就要撤退,以儲存實力,等待更為有利的作戰時機;

      第二,客觀理性地評估雙方實力,依據實力對比的不同,比如優勢兵力或者弱勢兵力,採取相應的作戰指導方針和策略;

      第三,指揮員的自主能動效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如果將帥智勇兼備,而君主又給予其極大的信任和充分的自主權,就容易取得戰爭勝利。

      第四,是否官兵團結,上下同心,如果軍隊內部非常團結,那就增加了勝利的把握;

      第五,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勝利總是青睞有準備的軍隊。

      ==

      一二三點,孫子在前文都已有所論述。

      孫子說,“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這就是“識眾寡之用”,以此來決定“可以戰與不可以戰”。

      孫子提出的軍之“三患”,指出了君主對軍隊造成的三種危害:“縻軍”,“惑軍”和“疑軍”,就是將能而軍御,束縛了將帥的主觀能動性,必然招致失敗。

      四、五(兩點),孫子在後文有詳細的論述。此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糖如果潮溼了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