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期,皇帝的女兒其實就稱作公主,並不會稱作“格格”。格格這個稱謂在清朝一般是用來稱呼貴族的女兒,同時還有個意思,那就是宗室王公們的低階侍妾——比如乾隆帝弘曆生母鈕鈷祿氏,潛邸時期原本就是雍親王胤禛的侍妾,所以稱作“格格”。
當年的《還珠格格》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然而這部劇中其實有大量常識性錯誤,比如劇中的皇后住在坤寧宮,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愉妃早亡,皇太后被稱作“老佛爺”,滿宮女子都是大拉翅髮型等等。
而這部劇造成的最大誤會,可能就是讓很多人認為清朝的公主就叫“格格”。
其實在滿洲語言之中,“格格”讀作第一聲,其實是與“哥哥”同音,意思是“小姐”。滿洲入關前的後金時代,汗王、貝勒的女兒與一些未出嫁的女子,都被稱作格格,但是並沒有明確的限制。
而皇太極登基以後,仿明朝制度定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同時,清朝規定,皇后嫡出之女為固倫公主,妃嬪所生庶出為和碩公主,如此,“格格”這個稱謂成為了親王、郡王、貝勒等入八分宗室諸王的女兒們的稱呼。當然,這些王公女兒們,在沒有冊封之前會被稱作“格格”,而獲得郡主、縣主等封號之後就不必稱作格格了。
除此以外,有些地位比較高受人尊敬的女性會被稱作格格,最著名的就是孝莊太后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另外,在清朝,親王府邸中的低階妾室也被稱作“格格”,地位低於嫡福晉、側福晉與庶福晉。清朝不少著名的妃嬪,在潛邸時期就是低階侍妾品級不高,乾隆帝生母鈕鈷祿氏就是其中之一。鈕鈷祿氏十三歲入侍雍親王府,與後來的裕妃一樣都只是個格格,地位遠低於當時是側福晉的年氏與李氏。因為生育的弘曆被康熙皇帝看重,胤禛登基後直接冊封其為熹妃。
除了孝聖憲太后鈕鈷祿氏之外,譬如乾隆朝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等,在弘曆沒登基之前的潛邸時期都只不過是侍妾,也就被稱作“格格”。
所以歷史上,清朝皇帝的公主是不會被稱作格格的,被稱作“格格”的,要麼是沒有封號的宗室王公的女兒,要麼就是親王們的侍妾。皇帝的女兒,仍舊稱作“公主”。
在清朝時期,皇帝的女兒其實就稱作公主,並不會稱作“格格”。格格這個稱謂在清朝一般是用來稱呼貴族的女兒,同時還有個意思,那就是宗室王公們的低階侍妾——比如乾隆帝弘曆生母鈕鈷祿氏,潛邸時期原本就是雍親王胤禛的侍妾,所以稱作“格格”。
當年的《還珠格格》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然而這部劇中其實有大量常識性錯誤,比如劇中的皇后住在坤寧宮,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愉妃早亡,皇太后被稱作“老佛爺”,滿宮女子都是大拉翅髮型等等。
而這部劇造成的最大誤會,可能就是讓很多人認為清朝的公主就叫“格格”。
其實在滿洲語言之中,“格格”讀作第一聲,其實是與“哥哥”同音,意思是“小姐”。滿洲入關前的後金時代,汗王、貝勒的女兒與一些未出嫁的女子,都被稱作格格,但是並沒有明確的限制。
而皇太極登基以後,仿明朝制度定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同時,清朝規定,皇后嫡出之女為固倫公主,妃嬪所生庶出為和碩公主,如此,“格格”這個稱謂成為了親王、郡王、貝勒等入八分宗室諸王的女兒們的稱呼。當然,這些王公女兒們,在沒有冊封之前會被稱作“格格”,而獲得郡主、縣主等封號之後就不必稱作格格了。
除此以外,有些地位比較高受人尊敬的女性會被稱作格格,最著名的就是孝莊太后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另外,在清朝,親王府邸中的低階妾室也被稱作“格格”,地位低於嫡福晉、側福晉與庶福晉。清朝不少著名的妃嬪,在潛邸時期就是低階侍妾品級不高,乾隆帝生母鈕鈷祿氏就是其中之一。鈕鈷祿氏十三歲入侍雍親王府,與後來的裕妃一樣都只是個格格,地位遠低於當時是側福晉的年氏與李氏。因為生育的弘曆被康熙皇帝看重,胤禛登基後直接冊封其為熹妃。
除了孝聖憲太后鈕鈷祿氏之外,譬如乾隆朝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等,在弘曆沒登基之前的潛邸時期都只不過是侍妾,也就被稱作“格格”。
所以歷史上,清朝皇帝的公主是不會被稱作格格的,被稱作“格格”的,要麼是沒有封號的宗室王公的女兒,要麼就是親王們的侍妾。皇帝的女兒,仍舊稱作“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