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95279751509

    生物進化的本質,是遺傳物質在分子水平,也就是DNA分子上鹼基的排列順序,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可能包括突變,缺失,插入,轉座等,然而這些大量的突變都發生在基因間區,例如以人為例,人類每一百個鹼基只有一個是表達的,剩下的是不表達的,而突變是隨機的,在所有的位置都是等機率突變,所以根據機率學,所有的突變大部分都是發生在基因間區,很少一部分發生在基因區。所以大部分突變都是中性的,也就是既沒有有害性也沒有有益性。就這樣經過世世代代的累積,同一個種群的會出現多個具有不同遺傳背景的小群體。而最後能夠適應環境的最終被選擇了下來。所以題主的問題,我比較贊同物競天擇。

    更新一下:用進廢退之所以最近提的越來越多,是跟表觀遺傳學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的,所謂表觀遺傳就是在DNA的鹼基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產生了可遺傳的變異,比如甲基化,這些變異仍然能夠遺傳給後代。而表觀修飾不像突變這樣是隨機的,研究發現,表觀修飾經常在有些位點發生,而不會在基因組的所有地方。舉個栗子,經常體育鍛煉的人,可能與自身相關的序列容易發生表觀修飾,而這些修飾能夠遺傳,所以他或者她的後代可能先天身體素質就比普通人高。所以以上就是用進廢退的分子基礎,但是個人覺得,畢竟表觀遺傳只是起到修飾作用,所以應該和突變一起組成了比較完整的遺傳路徑。至於主次關係,我覺得就像吃一碗麵條,麵條是鹼基序列的變異,而鹽什麼的調料是表觀修飾。

    匆忙發的,大家將就著看吧。還得繼續趕論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代雅閣混動怎樣?有沒有該車型的朋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