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若如初
-
2 # 北京民俗
起名是老人關心後輩的健康成長,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要過很多檻。起個賤名就是關注他們的方式之一,賤名好養活。
什麼二狗子,鐵牛、狗屎蛋、羊蹄子、大驢… 之類的,跟牲畜相關的名字就特別多,傳說狗有7條命,生活能力很強,且是一胎多子。等於叫“二狗子”的孩子不僅命大,以後還是多子多福之人。元代雜劇裡,就經常用牲畜做人名,狗、豬、牛、羊、驢這些。
劉備之子“阿斗”就是賤名,“鬥”是器物,跟勺,瓢,掃帚,桌椅板凳一個意思。用生活物品起名字也算是賤名。還有用女子常用的“奴”“妾”“乞”,這是根據身份、行業起的賤名,還有“僧”,歐陽修的兒子,就叫“僧哥”僧為吃百家飯者,叫僧哥自然也是好養活的意思。
另外就是男孩取女孩名。生了男孩很金貴,怕養不活,那就起女孩名,二妮子、假妮子之類,再梳個女孩頭,等長大到一定年紀了,再起個男孩的賤名。重男輕女思想還有女取男名的。想要男孩,卻生了女孩,那就叫“招弟”“引弟”。
姓加上在家裡的排行再加上賤稱,這就是民間起名常用的組合方式,李蟲娘、王大狗子、張二驢,此外還有叫“醜”“臭”“屎”“惡”的,賤名就是要不怕難聽,這才好養活。
以前舊社會大家都生活不好,生的小孩很難養活,取個賤名是因為動物之類的容易活,希望自己生的孩子也容易養活,比如我有個認識的爺爺他叫老虎,還有人就叫阿貓,什麼狗剩的,都有!所以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