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觴淺酌月

    題主是想說《憫農》麼?

    題目提到的是其中一首,第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反應了當時封建社會統治下,農民的無奈和心酸。全詩節奏明快,構思獨特。前兩句充分寫出了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也側面讚美了農民的勞動成果。到後兩句話鋒一轉,即使連年豐收,天下無閒置土地,有多少農民被剝削後還是等於顆粒無收,只能餓死……

    現如今這兩首詩已經錄入小學教材,以其通俗易懂的篇幅影響著一代代的讀者。

  • 2 # 閒話詩詞

    題目中的兩句詩出自中唐詩人李紳所作的《憫農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詩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簡樸的語言道出了農民耕作的辛苦和收穫的來之不易,更進一步揭示了糧食的珍貴和節儉的必要。

    與之相對應的是《憫農二首》裡的第一首,也是描寫農民的辛苦勞作和悲慘生活,但這一首卻其背後的原因多了幾分思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用“一”和“萬”兩個數字,說明了雖然有辛苦的付出,但應該有豐厚的回報,但農夫為什麼還會餓死呢?其中緣由引人深思!

  • 3 # 溫暖的Sunny71016600

    李紳寫《憫農》共兩首,”鋤禾日當午“是第二首。前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二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不單單是朗朗上口,最主要是以樸實無華的詩句描寫了農民生活與命運。

    寫農民辛勞的詩真不多,李紳之後有一位詩人羅隱以雪為名感嘆”農夫猶餓死“的詩句。

    羅隱

    盡道瑞豐年,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初讀此詩,感覺詩人不喜下雪,細細品味,通篇都是反話。豐年了,收了萬顆子,依然有貧者,依然有餓死。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更加直白。

    歷史折射的是現在。何嘗不是如此。

    想起淘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中一首: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外狹且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李是憫農,陶是自娛。不同的環境,不同性格,不同的心情,寫出不同的佳作。我們改變不了現實,無奈之中來點自娛,現在的農民大多都是這樣吧。

  • 4 # 桃源居士45

    其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作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白居易、元稹等寫下了很多反應勞動人民飢苦的詩歌。白居易的《觀刈麥》、《賣炭翁》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內容也差不多,都充滿了對勞動人民艱苦生活的同情。

  • 5 # 詩詞路漫漫

    聶夷中的《傷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猗羅筵,只照逃亡屋。

    顏仁鬱的《農家》: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知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沒有尾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