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細菌、病毒、立克次體及原蟲感染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多數是一過 性的,其發病機制可能與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及破壞增多有關;有些如肝炎、艾滋病及 細小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生成障礙;另有報道血行播散性結核透過 T 細胞介導使 中性粒細胞生成受抑制。因此,其發病機制常是綜合性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很多,其 發病機制也很複雜,但按上述細胞動力學原理,大致可將其病因及發病機制歸納為:中 性粒細胞生成缺陷,血液或組織中中性粒細胞破壞或消耗過多,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三 類。
臨床上常說的粒缺伴發燒的臨床表現,隨其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程度和時間長短而異。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可分為輕度≥1.0×109/L、中度(0.5~1.0)×109/L 和重度<0.5×109/L,重度減少者即為粒細胞缺乏症。一般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上不出現特殊症狀, 多表現為原發病症狀。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 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高熱、黏 膜的壞死性潰瘍及嚴重的敗血症、膿毒血癥。粒細胞嚴重缺乏時,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 效的炎症反應,常無膿液,X 線檢查無炎症浸潤陰影或不明顯;膿腫穿刺可無或有少量 膿液。
有些細菌、病毒、立克次體及原蟲感染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多數是一過 性的,其發病機制可能與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及破壞增多有關;有些如肝炎、艾滋病及 細小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生成障礙;另有報道血行播散性結核透過 T 細胞介導使 中性粒細胞生成受抑制。因此,其發病機制常是綜合性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很多,其 發病機制也很複雜,但按上述細胞動力學原理,大致可將其病因及發病機制歸納為:中 性粒細胞生成缺陷,血液或組織中中性粒細胞破壞或消耗過多,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三 類。
臨床上常說的粒缺伴發燒的臨床表現,隨其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程度和時間長短而異。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可分為輕度≥1.0×109/L、中度(0.5~1.0)×109/L 和重度<0.5×109/L,重度減少者即為粒細胞缺乏症。一般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上不出現特殊症狀, 多表現為原發病症狀。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 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高熱、黏 膜的壞死性潰瘍及嚴重的敗血症、膿毒血癥。粒細胞嚴重缺乏時,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 效的炎症反應,常無膿液,X 線檢查無炎症浸潤陰影或不明顯;膿腫穿刺可無或有少量 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