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
2 # 使用者1430807591406
假設鹽酸先跟碳酸鈉反應,則會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2HCl+Na2CO3==2NaCl+H2O+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會從溶液中逸出,而是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CO2+2NaOH==Na2CO3+H2O
如果將這兩個方程式加在一起就是:
HCl+NaOH==NaCl+H2O
所以,一般認為:稀鹽酸倒入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裡,先和氫氧化鈉反應後和碳酸鈉反應。
-
3 # 使用者2802007054660
原因很簡單:稀鹽酸溶液只要配製正確並標定好,存放很長時間濃度都基本保持不變,因此測定中和熱時以鹽酸濃度,也就是氫離子濃度作為基準,能保證測定結果穩定,至少可以滿足中學化學的精度要求。
而氫氧化鈉溶液只要密封稍有不好,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濃度發生變化。中學化學實驗一般是分組實驗,氫氧化鈉溶液需要用大容量瓶配製好,存放在大容器中,再分發到每個學生的實驗臺上,分發好後學生還不一定是馬上做實驗,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少不了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接觸,濃度極易發生變化,無法保證氫氧根離子濃度基準,實驗結果容易不穩定,影響實驗精度。
所以中學化學實驗測定中和熱都是以鹽酸濃度,也就是氫離子濃度為基準,而且要求氫氧化鈉溶液濃度稍大,其實也與氫氧化鈉溶液易變質有關,如果二者濃度一樣,氫氧化鈉溶液稍有變質就容易中和不完全。
如果是大學分析化學實驗條件,配製好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準確標定,並立即使用,那麼選氫氧根離子濃度作為基準也沒什麼不可以。
為了加快反應的進行和讓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更徹底。如果氫氧化鈉部分變質,那麼滴入鹽酸後,鹽酸首先與剩餘的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到此沒有氣體析出,繼續滴加鹽酸,會生成碳酸,碳酸分解後有二氧化碳析出;如果氫氧化鈉全部變質為為碳酸鈉,滴加鹽酸首先生成碳酸氫鈉,繼續滴加生成碳酸,反酸分解後有二氧化碳析出。氫氧化鈉驗證方法:方法一:取適量樣品於試管中,加入蒸餾水攪拌溶解,再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的現象即說明已變質,反之則沒有變質。化學反應方程式Na2CO3+2HCl == 2NaCl+H2O+CO2↑方法二:取適量樣品於試管中,加入蒸餾水攪拌溶解,再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即說明已變質,反之則沒有變質。CaCl2+Na2CO3 == 2NaCl+CaCO3↓以上這兩種驗證方法原理均是檢測是否含碳酸根離子,利用產生氣泡或產生沉澱來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