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特殊句式:
1、對偶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釋義: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2、判斷句: 夫學須靜也——“也”表示判斷。 釋義: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3、倒裝句,賓語前置: 將復何及——本為“將復及何”。 釋義:又怎麼來得及呢?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原文: 《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釋義: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誡子書》特殊句式:
1、對偶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釋義: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2、判斷句: 夫學須靜也——“也”表示判斷。 釋義: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3、倒裝句,賓語前置: 將復何及——本為“將復及何”。 釋義:又怎麼來得及呢?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原文: 《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釋義: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