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禺谷”。《大荒北經》及《列子·湯問》均言及夸父在禺谷的活動。“禺谷”,當依前人說,即虞淵,日所入處也。《楚辭·離騷》:“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也,下有蒙水,中有虞淵。值得注意的是,禺谷當是古人舉行“入日”祭祀之地,故爾也被認為是太陽落山之地。禺谷與《堯典》之昧谷關係非常密切,可由以下三事證之。其一,禺谷是行“入日”祭禮之地。夸父逐日這則神話說夸父逐日影於禺谷,入日。《堯典》說:“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知昧谷是“納日”之地。昧谷或作卯谷、蒙谷、柳谷,音同字異。《尚書大傳·虞傳》雲:“秋祀柳谷”,注云:“八月西巡狩,祭柳谷之星於華山也”(參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其二,由此還可知昧谷地在(或近)華山,而夸父之山亦這一地域。《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郭璞注:“宏農縣閿鄉南谷中是也”。《水經注·河水》: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郝懿行認為,夸父之山,一名秦山,與太華相連,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南。又:這則神話講到河渭二水,河渭交匯處正是華山之所在。其三,昧,《孔氏傳注》以為武內反,則其音與禺相近,禺音與務同。《左傳·襄公十一年》公叔務人,《禮記·檀弓》作公叔禺人。武、務同在明紐,可以相通。禺谷與昧谷在地望、功用與音理上的密切關係,當非偶然
關於“禺谷”。《大荒北經》及《列子·湯問》均言及夸父在禺谷的活動。“禺谷”,當依前人說,即虞淵,日所入處也。《楚辭·離騷》:“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也,下有蒙水,中有虞淵。值得注意的是,禺谷當是古人舉行“入日”祭祀之地,故爾也被認為是太陽落山之地。禺谷與《堯典》之昧谷關係非常密切,可由以下三事證之。其一,禺谷是行“入日”祭禮之地。夸父逐日這則神話說夸父逐日影於禺谷,入日。《堯典》說:“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知昧谷是“納日”之地。昧谷或作卯谷、蒙谷、柳谷,音同字異。《尚書大傳·虞傳》雲:“秋祀柳谷”,注云:“八月西巡狩,祭柳谷之星於華山也”(參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其二,由此還可知昧谷地在(或近)華山,而夸父之山亦這一地域。《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郭璞注:“宏農縣閿鄉南谷中是也”。《水經注·河水》: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郝懿行認為,夸父之山,一名秦山,與太華相連,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南。又:這則神話講到河渭二水,河渭交匯處正是華山之所在。其三,昧,《孔氏傳注》以為武內反,則其音與禺相近,禺音與務同。《左傳·襄公十一年》公叔務人,《禮記·檀弓》作公叔禺人。武、務同在明紐,可以相通。禺谷與昧谷在地望、功用與音理上的密切關係,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