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用的貓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第一,青春期叛逆。一方面是荷爾蒙作祟,在異性面前需要體現自己的差別性、獨立性。另一方面就是他們開始接觸社會後盲從、焦慮、不知所措的體現。

    第二,孤獨。人產生孤獨感的時候,就會自然形成對孤獨感的應急性反應,大多數會出現抱團取暖的表現形式。初高中學生抱什麼團?興趣小組?不能說沒有。但是哥們義氣,容易被接受,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的大環境下,這種表現更為突出。而真正的友誼和情誼是需要時間磨礪的,他們在懵懂狀態,還不能明白這些,反而是酒肉朋友更容易實踐。

    第三,正向引導太少。一是家庭環境的正向引導少,不是過度關注成績,就是完全顧不上變成散養。二是學校以成績為一切標準,缺乏對精神層面意識形態的關注培育。三是主流文化對英雄、楷模形象的正能量宣傳較弱。我記得本山大叔有一個關於模特的小品,裡面本山大叔喊出過這麼一句話:我感覺勞動者才是最美的人。而現在農民工、環衛工人等等在一線憑勞動力生存的人們,卻很少再說他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和美容師,反而因為工資拖欠、收入偏低等原因成為了弱勢群體。而那些所謂的社會人反而彰顯了一些貌似炫目的生活方式,使原本懵懂的青少年迷失在了這些虛幻之中。

    總而言之,這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不應迴避和否定,要積極面對,作為成熟社會,要在給予包容的同時,更多的進行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藥黃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