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lymy480
-
2 # 使用者3304704496801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
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元 羅貫中 《三國演義》卷首詞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唐 韋 莊 《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晉 陶淵明 《詠荊軻》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唐 王 勃 《滕王閣》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題都城南莊》 。全詩如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譯文如下:去年春天,在這戶人家裡,我看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顯得分外紅潤。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註釋如下: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擴充套件資料: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透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