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是現代中國非常常見的一種說法,絕大多數情況下“炎黃子孫”指的主要就是佔華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漢族,這種稱呼充滿了擁有五千年文明和作為炎黃之後的驕傲自豪,所以廣為流傳,幾乎已經成為了漢族的代名詞。很多歷史小說中也會提到“炎黃子孫”,似乎“炎黃子孫”這個說法是古已有之的。
然而,歷史學家考證認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由黃帝開國,華人都是“炎黃子孫”這一說法,是20世紀的產物,最早只能追溯到晚清時期,而且“炎黃子孫”這個詞也只能指代漢民族,如苗族就自以為蚩尤之後。
炎黃二帝雕像
春秋以前的所有歷史文獻如《詩經》、《尚書》等所記載的最古老的帝王只有大禹。《論語》、《孟子》、《墨子》等文獻則上溯到大禹之前的堯舜,而黃帝及炎帝的傳說在戰國時期才開始大規模流行。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以黃帝為首,但只是以黃帝為帝系之首,並沒有以黃帝為中華文明的始祖和開創者的意思。
近代把黃帝當做是文明的建立者和華夏民族的始祖的這一說法,主要是因為清帝國遭到西方帝國主義的衝擊後被迫進入了民族國家林立的現代世界體系,傳統的王朝國家被迫要轉化為和其他國家平等的民族國家,於是就需要一個文明的創立者和民族始祖,來凝聚全華人心。
黃帝畫像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最早提出的人選是孔子,但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最早提出黃帝為民族始祖的是晚清的革命黨人。20世紀初,全國各地革命黨以黃帝作為民族始祖的熱潮不斷,他們舉行了各種活動,並且嘗試推算黃帝紀年,試圖以5000多年的黃帝統系來否定清朝的滿族統治。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採用了黃帝紀元,開了民國盛行黃帝紀元的先河。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率先採用黃帝紀元,相繼獨立的個省政府同樣如此。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釋出《改歷改元通電》,宣佈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即公元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這就表明了民國政府對黃帝紀元的認可。
民國政府發行的軍用票,採用黃帝紀元
革命黨人使用黃帝紀元的主要目的是要喚醒漢族,反抗滿族統治。然而黃帝被說成是漢人的始祖後,新的潮流卻開始傾向於把黃帝看作是外來的征服者。有外國學者提出,黃帝其實是從兩河流域經過中亞地區和崑崙山,來到中原地區定居的外來人。
這種在今天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言論迎合了當時學者和大眾面對西方時的自卑心理,因此受到了當時學者和政壇人物的普遍尊重和追捧,章太炎、黃節、蔣觀雲、宋教仁等人先後採納,大學者梁啟超和劉師培也認可了黃帝和中華民族起源於崑崙山的說法。1915年袁世凱政府制定國歌,其中就有“華胄從來崑崙巔”的說法,意味著官方對於黃帝西來說的認可。
參考文獻
《史記》
孫隆基:《清季民族主義與黃帝崇拜之發明》
“炎黃子孫”是現代中國非常常見的一種說法,絕大多數情況下“炎黃子孫”指的主要就是佔華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漢族,這種稱呼充滿了擁有五千年文明和作為炎黃之後的驕傲自豪,所以廣為流傳,幾乎已經成為了漢族的代名詞。很多歷史小說中也會提到“炎黃子孫”,似乎“炎黃子孫”這個說法是古已有之的。
然而,歷史學家考證認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由黃帝開國,華人都是“炎黃子孫”這一說法,是20世紀的產物,最早只能追溯到晚清時期,而且“炎黃子孫”這個詞也只能指代漢民族,如苗族就自以為蚩尤之後。
炎黃二帝雕像
春秋以前的所有歷史文獻如《詩經》、《尚書》等所記載的最古老的帝王只有大禹。《論語》、《孟子》、《墨子》等文獻則上溯到大禹之前的堯舜,而黃帝及炎帝的傳說在戰國時期才開始大規模流行。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以黃帝為首,但只是以黃帝為帝系之首,並沒有以黃帝為中華文明的始祖和開創者的意思。
近代把黃帝當做是文明的建立者和華夏民族的始祖的這一說法,主要是因為清帝國遭到西方帝國主義的衝擊後被迫進入了民族國家林立的現代世界體系,傳統的王朝國家被迫要轉化為和其他國家平等的民族國家,於是就需要一個文明的創立者和民族始祖,來凝聚全華人心。
黃帝畫像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最早提出的人選是孔子,但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最早提出黃帝為民族始祖的是晚清的革命黨人。20世紀初,全國各地革命黨以黃帝作為民族始祖的熱潮不斷,他們舉行了各種活動,並且嘗試推算黃帝紀年,試圖以5000多年的黃帝統系來否定清朝的滿族統治。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採用了黃帝紀元,開了民國盛行黃帝紀元的先河。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率先採用黃帝紀元,相繼獨立的個省政府同樣如此。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釋出《改歷改元通電》,宣佈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即公元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這就表明了民國政府對黃帝紀元的認可。
民國政府發行的軍用票,採用黃帝紀元
革命黨人使用黃帝紀元的主要目的是要喚醒漢族,反抗滿族統治。然而黃帝被說成是漢人的始祖後,新的潮流卻開始傾向於把黃帝看作是外來的征服者。有外國學者提出,黃帝其實是從兩河流域經過中亞地區和崑崙山,來到中原地區定居的外來人。
這種在今天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言論迎合了當時學者和大眾面對西方時的自卑心理,因此受到了當時學者和政壇人物的普遍尊重和追捧,章太炎、黃節、蔣觀雲、宋教仁等人先後採納,大學者梁啟超和劉師培也認可了黃帝和中華民族起源於崑崙山的說法。1915年袁世凱政府制定國歌,其中就有“華胄從來崑崙巔”的說法,意味著官方對於黃帝西來說的認可。
參考文獻
《史記》
孫隆基:《清季民族主義與黃帝崇拜之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