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言

    考古學是從大地裡發掘歷史,透過對遺址遺蹟遺物的研究獲得和還原真實的歷史片段。

    考古學透過直觀的墓葬形式,建房方式,隨葬品,陶器與玉器的外形和紋飾來把同一個時間段裡相同的習俗和物件歸類於一種文化型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

    社會的富足催生文明。 富足的表象曾被西方人設定為,金屬,文字,城池。 位於中銘溪河東南的古良渚在五千年前有著恢宏的城池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同時輝耀於世的是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隨著2019年良渚古城被世界認可,五千年前太湖流域客觀存在的遠古文明把“條件”的樊籠撞出了裂隙。 聚落和方國是否進入文明的條件是人設定的,人的判斷受限於所在年代和環境。 社會的富裕促進社會組織結構的完善和進步,伴生了文明。衡量社會的富裕程度依據社會的外在表徵,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徵。 石砌的城可以屹立數千年,土木結構的城池遺址只能依靠考古發掘的偶然發現。山西境內四千多年前的陶寺曾建有黃土夯實的高大城牆,有單間面積達到200平方米的巍峨宮殿,壯觀的建築最終都被時光抹平後還給了大地。 文字若書寫在竹片紡織品等有機物上,很難歷經五千年儲存下來,將文字的存在與否作為文明的界定標準,會由於文字的缺失而產生界定的偏差。文字是為記錄和傳承文化而生。 豐裕的生活,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產品,階層有序的社會管理及組織,是撐起文明的三足支架。 從人的衣食住行及用品用具能獲知當時的生活是否豐裕。在優裕生活的基礎上精神文化的衍生物得以蓬勃伸展:文字,繪畫,雕塑,陶器,玉器,金屬製品,數量多且愈來愈精美。與豐厚的物質基礎和高階精神需求相適應,社會的組織架構趨於先進進入文明,表現在有效率地組織和完成大規模工程專案,建成城市,城牆,防務工程,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寬闊的馬路,宮殿,獨立的手工業作坊和規模巨大的墓葬形式,同時表現在社會組織的階層性,對人的階級性管理,禮制的存在。 文章“罕見的玉人,來自距今4400年-5000年前”就透過玉人這個實物,展示了當年真實存在的文明。 考古的進一步深入發掘和研究,會發現如良渚古城,神木石峁大石寨等支撐文明的地下遺蹟遺址與遺物,揭示出文明存在的富饒的社會土壤。

    文化是客觀存在的物。文明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社會結構性的進步,在物上有表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釋迦牟尼的誕生日?